庐隐《象牙戒指》症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庐隐《象牙戒指》症候分析

冯永秋

(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校,重庆沙坪坝400000)

摘要:庐隐作为“五四”新时期女性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体意识为我们塑造了一群生命意识觉醒的“新女性”群像在人生道路上的磕磕绊绊,庐隐在《象牙戒指》中以其敏感的女性独特生命意识,道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寻找小说症候,力求一览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问题,对《象牙戒指》进行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庐隐;《象牙戒指》;症候;女性意识

《象牙戒指》这部小说以“我”和“素文”两个知识女性对其好友“沁珠”的死的回忆而展开的,也是她们为了纪念她而写的。其中素文手上带的“象牙戒指”是故事述说的切入点。小说的真正主人公就是“张沁珠”了,它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坎坷的、凄凉的和不堪回首的。用庐隐《海滨故人》中的一句话来说便是“矛盾而生,矛盾而死”。

伍念秋与沁珠同是“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受到近代西方思想意识之洗礼,久而久之滋生成了骨子里的叛逆、反抗精神。他们渴望自由,追逐自由之幸福;反抗传统,鄙夷“旧社会”的一切。传统家庭婚姻更是横亘在这条自由之路的主要障碍,理所当然,这也首当其冲成为了伍念秋的一块“疮疤”,在新时代必欲除之而后快,“曹子卿”也不例外。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美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息,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沁珠就像这朵含苞待放的玫瑰,激发了多少想攀折的新青年的欲望。伍念秋与沁珠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青年男女相互爱慕而产生的激烈情愫澎湃着,汹涌着,注定在两个人间掀起大波,只因为伍念秋的欺骗,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爱”,而他给与沁珠的却是累累伤痕。

伍念秋受五四文化的强烈熏陶,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有知识有思想有觉悟,自主自由是他们的追求,因而他们反抗传统,特别是家庭包办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人幸福也无可厚非,但当一个人的爱成为了对方的负担,那么这种爱变成了个人极端的自私行为。伍念秋已为人夫,为人父,家有妻儿老小却对沁珠紧紧追逐,当他已经完全俘获了沁珠的心时,苦苦哀求沁珠的原谅,不要离开他,当然沁珠在这场爱的角逐中选择了退出。伍念秋作为有思想的觉醒进步青年怎能做出这等荒唐不义之举,家中有温顺明理的妻子李秀英和一双可爱的儿女,作为丈夫,他没有尽到丈夫对妻子的责任;作为父亲,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骨肉。为夫不忠,为父不尊,却打着知识分子新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幌子招摇撞骗于世,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沁珠父亲的得意门生,伍念秋自然颇有一番才华,加之风流倜傥的容貌自然较容易赢得了沁珠的好感,伍念秋抛弃容颜已逝的糟糠之妻是那样的决绝,这种行为令人发指,纵然对芳华已逝的妻子没有了兴趣难道忍心伤害自己的亲生骨肉,真是枉读圣贤书,玷污了读书人的清誉,实质上这是传统思想和现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矛盾下的新青年知识分子的迷惘与困惑。

自古多情少女多人怜,毫无疑问,沁珠的身边出现了众多青睐她的男子。曹子卿是其中一个,他的出现虽然让沁珠活跃起来,但她的心并没有因此而愈合,还是破损的、流血的。但曹子卿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沁珠的倾慕和爱恋,一直坚持着让她开心。就连因公事奔赴香港后,他都依然时常写信向沁珠表达他的爱意,还多次“千里送鸿毛”,雕刻精巧的一对“象牙戒指”便是其中的一件。最后他还为了沁珠与乡下的妻子离婚……可感情是无法勉强的,悲剧的发生也是无法避免的,本来就有病的他却选择服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给沁珠的后半生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不可磨灭的印迹,整天抱着曹子卿的遗像郁郁寡欢。

正如沁珠信中所言“情感是个魔鬼,谁要是落到他的手里,谁便立刻成了他的俘虏”曹子卿也掉入了情感的洪流不能自拔。沁珠的心已被伍念秋所深深伤害,无法再接受曹的真心,曹子卿最终服药结束了自己得不到的爱,为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曹子卿的死是不应该发生的,却这样自然发生了,这又是小说的一个症候,曹子卿的死我们可以理解为因爱不得而殉爱,但是这未免太过于简单,在他咳血住院期间沁珠答应了跟他在一起,没过几天曹便饮鸩而亡,按理说曹不会也不应该这样做。这不仅仅是“五四”新时期知识分子自由自主意识与传统观念的矛盾所致,在另种层面来说更是新时期新青年自我意识的极端混乱,价值观的扭曲与崩溃。

随之,沁珠又认识了自云这个年轻人,她只是把他当做小弟弟来对待,可他却是深深地爱慕着她。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秋瘟无情地把脆弱、瘦小的沁珠带走了,她手上的“象牙戒指”也随她入葬了……当然也埋葬了众多新青年的爱。

人间譬如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也逃不出人间的束缚。在《象牙戒指》中沁珠对多数女人所崇拜的爱情产生质疑:“这个世纪的年轻人,就很少有懂得爱情的,男的想要的是美貌、肉感。女的呢?求的是虚荣、享乐。男女之间的交易只是如此罢了。”从这段话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爱情和传统婚姻的否定和抗拒。《象牙戒指》更是爱情悲剧的集大成者,沁珠初恋的失败使她拒绝了曹君的求爱,结果导致了曹君的早逝,曹君的早逝又促成了沁珠因为心力交瘁而死。在小说中,女主人公沁珠渴望爱情,把爱情看得很重,甚至重于生命。但是沁珠对爱情的犹豫正是作者对其生命困惑的一种体现,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一种探索与追问。与此同时,在袒露真情的女性心灵世界的基础上,希望求得社会对女性群体的理解、宽容、认可。

在《象牙戒指》中,女主人公沁珠对待曹子卿的爱所表现显得很暧昧,开始时是默认,等双方深深坠入爱河时猛然发现受伤的心再也容不下另一个男人,这时开始拒绝,这种现象似乎有些反常,这也是小说的一个症候。这个生性诚挚、重感情的女大学生一出场是胸怀抱负的,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然而在她的初恋失败后,方觉自己误入了歧途,作苦苦的挣扎,后来在她与曹君真正艰难的恋爱过程中,当曹君向她示爱,她却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中,最后曹君死了,沁珠才看清楚,只有曹君像她一样是诚挚的人,爱自己的。但是他们相见太晚了,她日夜留恋在他的坟边,心也跟着死了,是“死于”发现幸福道路这样一种苦闷的心情,她曾在日记中为自己题了八个字“矛盾而生,矛盾而死”。

由于受到浓厚的封建意识和人们世俗观念的严重束缚,沁珠总是想爱又不敢爱,敢爱又爱得不彻底,使曹君带着负疚或满怀疲惫离开人间,始终未能实现美好愿望。小说充满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下的悲哀苦闷,沁珠似乎摆脱不了对男性世界的依附。

同时《象牙戒指》中的沁珠尽管能自由地追寻爱人,但她却把男人理想化了,不是以自我的选择标准去衡量所爱的人,而是以男权世界的价值眼光去追寻,一旦碰壁后便心灰意冷,结果为了一个幻梦的追逐,而伤损了一颗诚挚的心。

这种追寻理想男子,只是女性在解放运动征途上的一种迷失,她的这种寻求的渴望之所以实现不了,除了性格的脆弱外,关键在于她们对男人的渴望有个理想化的前提,即男人必须尊重并理解她们的各种追求以及她们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但是这种想法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当时的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象牙戒指》的女主人公始终都是处于一种矛盾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最后抑郁而死,让人觉得很惋惜。从女主人公沁珠展现了知识女性对异性的情感诉求的困惑来说,沁珠却是一个敏感而又勇敢的知识女性,她正是庐隐自我情感的投影与自我形象的写照。正应证了这句话:“真正的艺术品是用不着人工雕琢的,你把它写下来,会感动许多人,我有时候就是为了表现我自己的生命而创作”。

作者简介:冯永秋(1991.12-),男,四川盐源人,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