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回归生活

/ 2

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回归生活

成倩江苏省南京市财经学校

〖案例背景〗

“五·一”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随着暖暖的阳光走进教室,美好的心情立刻被打破了。整个教室里弥漫着污浊的混合食品的气息,人声鼎沸,随处可见各种垃圾:饮料瓶、包装袋、吃了一半的食物、化成水的冰淇淋、踩烂的饼干、布满脚印的作业本,甚至刚发的珠算卷子也被吐满了瓜子壳⋯⋯面对这一切,我的第一冲动是想拍着桌子大发雷霆,然而,几句话却陡然浮现到了我脑海里:“猎奇心理——跟着时尚走,摆阔心理——跟着名牌走,攀比心理——跟着大亨走,从众心理——随着大流走,享乐心理——跟着懒汉走。”这是苏南地区的一位老师对当今中学生消费心态做的一个归纳。今天,在我们职校生的身上,这些心态再一次被暴露和体现出来。面对这一切,笔者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发怒责骂的对象仅仅应该是学生吗?难道我们自身没有问题吗?我们的教育没有缺失吗?

〖案例描述〗

我走上讲台,用平和的语调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上课。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大家先来说说自己在国庆长假里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A:“长假里我和家人去海南旅游了,因为是旺季,旅行社收费比平时要高,但是吃住都不好,说是因为人太多,饭和餐都紧张。玩的也一般,景点全是人,回来看照片都是集体照。也没有下海,每个景点都耽误时间,路上车多也慢,就把自由在海边活动的时间全占了。真是花钱买罪受。”(引起不少同学的共鸣)

学生B:“我没有出去玩,这几天在家睡觉、看电视。开始几天觉得挺幸福的,抱着一大堆零食看电视,累了就睡,睡醒了就继续吃。但总这样就觉得没意思了,后两天特别想上学。”(感叹声)

学生C:“我天天上网玩游戏,战果不错,过了两关了,但是有点头晕眼花,屁股也酸。”(大家哄堂大笑)

学生D:“我放假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规划好了这几天的安排,其中三天主要安排了学习型的娱乐项目,听了几个讲座、看了一出话剧、听了一场音乐会。一天去公园,因为担心人多,所以选了一个小公园,还不错。一天去了近郊看亲戚,也算郊游。一天安排了家庭聚会,在家里吃饭、唱歌、打牌、聊天,很开心。最后一天休息调整,准备第二天上学。现在看来,这个假期还是蛮充实愉快的。”(羡慕声)⋯⋯问题导入新课:树立科学消费观

师:“听了这几位同学的经历,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都是七天假,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充实,有的人觉得无聊?都花了钱,为什么有的人花钱得到了快乐,有的人花钱买了罪受?”

学生一:“因为没有计划安排好。”

学生二:“因为计划安排的不合理。”

学生三:“因为没有考虑周全。”

师:“不错,面对生活,面对消费,我们不能仅仅凭直觉和兴趣。生活是一门艺术,消费是一门学问,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会不会消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引导分析:生活消费有哪些内容?生活消费有层次差异吗?

师:“刚才大家说的假期里的生活,每一项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即便睡觉,也需要有床和被子,也就是说都是消费活动。请大家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消费类型?每一类型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甲:“去听讲座和看话剧属于精神类的消费,应该是较高层次的。”

学生乙:“上网玩游戏也是精神类的,但是较低层次的。”

学生丙:“吃饭、吃零食都是物质类的,但好像有的层次高,有的层次低。”

师:“那能进一步说说什么样的吃是层次高的,什么样的是层次低的?”

学生丙:“比如有的人吃汤饭就是层次低的,有的人吃鱼翅就是层次高的。”(笑声、掌声)

师:“对不对?大家看看书第184页,然后做个评价。”

学生丁:“他说的不完全对,当我们吃饭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的时候,是属于较低层次的消费,就是书上说的生存资料消费;而我们为了吃鱼翅,一般来说,是为了愉悦自己或者愉悦别人的,应该属于书上说的享受资料消费。但是,享受资料消费如果是出于炫耀或者其他的目的,就不应该说是高层次!”(掌声)

师:“非常好!从丙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看出,消费不仅仅存在一个消费结构的问题,还存在一个消费方式的问题。引导探究:什么样的消费结构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是科学的?

师:“在四位同学的假期生活描述中,你最欣赏哪位同学的安排?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最欣赏D同学的安排,有物质有精神,有休息有娱乐,有发展有享受。结构合理,安排科学。”

师:“如果现在让你规划国庆七天假期的安排,你会怎么样安排?”

学生1:“我喜欢旅游,但我会提前做好调查,找一个人较少的地方,甚至是自助游,提前一个月把行程路线安排好,提前一个星期把东西物资准备好,让自己玩得开心。”

学生2:“我比较懒,不想乱跑。但我也不会整天呆在家,中间会安排几天去亲戚朋友家,也可以约朋友来家里,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火锅。”

学生3:“我喜欢上网,但天天上也会累,我可以去参加一些友的聚会,还可以响应网络的号召去参加一些如看望孤儿、义卖捐助类的网络公益活动。”⋯⋯回归情境:合理消费不忘勤俭,科学安排注重节约。

师:“我们说,家庭生活消费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其实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健康、合理、文明的个人消费,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刚才大家都想到了合理的安排消费结构,但有没有想到我们的消费受到一个最重要因素的制约?你们花的钱是谁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辛勤工作给我们提供消费资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资金?”所有学生:“不能浪费”,“不乱花钱”,“要珍惜”。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你的脚下,我们该怎么样体现我们爱父母的心,该怎么样真正去珍惜父母给我们的钱?怎么样去表现出我们是个有素质的会消费的现代人?”下课铃响了,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开始在清理自己周围的垃圾,有的学生对同桌说:“明天开始,我们不出去吃饭了,带饭来学校,我妈烧的牛肉可好吃了⋯⋯”

〖案例分析〗

这节课的主题是探讨“生活消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文明的科学消费观念。教学过程的展开依托了当时班级内所体现的消费状况为情境,结合“五·一”长假学生的消费感受进行自主探究,是情境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讨论、研究,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合理安排自己消费的重要性,在课后自觉收拾地面垃圾的行为体现了对自己以往消费行为的一种反思,学生间关于今后午饭的安排的对话将课程理论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反映出来。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将知转化为行,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指导生活的德育课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德育课程,也就是说,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课程的最高境界也是终级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的思想反映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要做到让德育课程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我们就应当注重德育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德育教学的组织、内容、手段等方面,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加深与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同时丰富其生活化的内容和文化的内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新时期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也是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