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监理旁站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钻孔灌注桩监理旁站心得

赵兢

镇江华普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镇江市212000

摘要:桩基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本人就钻孔灌注桩施工旁站监理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旁站桩基质量控制;重要环节;常见事故及预防

一、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桩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利用桩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要使一幢建筑能够长期稳定、屹立不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地基基础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桩基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桩基的施工方法很多,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两大类,本文并不是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介绍,而是本人就钻孔灌注桩施工旁站监理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钻孔灌注桩近年来在高速公路、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中应用相当普遍,因其对工程周围土地造成的沉降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噪声与振动较小,能建造比预制桩直径大的多的桩,在基础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就需要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从实际施工出发,将对钻孔灌注桩实际施工中因人为或非人为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时旁站监理人员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的进行详细解析阐述。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旁站监理的重要环节

钻孔灌注桩与其他成孔方法类似,首先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埋设护筒、钻头钻进、砖头钻至设计标高、清孔提钻、下钢筋笼导管、二次清孔、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以下是在实际监理旁站过程对部分质量控制环节的心得体会:

(一)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既实际有效桩长的确定)

实际有效桩长的确定可以说是桩基施工中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之一,实际有效桩长的长度直接关系到桩基的承载力是否合格,以下是本人在确定实际有效桩长过程中的心得:

钻孔灌注桩是由地面至地下施工的工艺,所以当钻头钻至设计标高时,激光测距仪等一些精确科学仪器是无法使用的,当然有在水下可以测量深度的科学仪器,但因为经济条件、环境等限制,目前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是测绳测量。所谓的测绳即是指一段带有刻度的尼龙绳(一般长度30米至100米不等)顶端系上一小段钢筋垂头(因测绳相对水无自重,钢筋起沉重作用,其他物品也可以),实际测孔时候(钻头已钻至设计标高)将钢筋头一端放入水中,钢筋头因自重沉入水中同时牵引测绳,当钢筋头沉入水底,测绳绷直时在水面(或者桩基磨盘)上的刻度,即是水面(或者桩机磨盘)到孔底的深度。有效桩长等于深度减去桩顶标高与水面标高(或者桩机磨盘)之差。所以有效桩长的确定取决于测绳的读数。那么在实际施工中,确保测绳读数的准确性就需要监理人员工作经验了,下面介绍以下几种在实际施工中可能或者经常出现的情况:(1)测绳由于磨损或者人为有意识的在随机一段缺失,举个例子一根30米的测绳,6至10米因磨损或人为原因缺失了,施工人员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将6米与10米处打结然后继续使用,所以此测绳只有26米却可以测量出30米的数据出来,如果监理人员因疏忽未发现,那么有效桩长就减少了4米,将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与后果。(2)测绳0米处系上垂头时施工人员有意或者无意识的将垂头往后面系,例如将测绳0至1米处切除,垂头直接与一米处相连,那每次测出的有效桩长数据就比实际要多出一米。(3)因测绳重复使用或者人为等因素测绳上的刻度不清楚或是刻度缺失,施工人员将刻度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杂乱放置在测绳上,导致测绳上的刻度顺序错乱(注明:测绳上的刻度是由一小块铝片卡在测绳上的,重复使用易磨损与缺失,其实铝片卡在测绳上还是比较紧的,但是不排除手劲大的施工人员能够随意拆卸铝片)

(二)钢筋笼质量控制

桩孔灌注桩施工中都会设计钢筋笼,钢筋笼主要起紧固桩身与抗拔的作用,也是桩基质量控制重要的一环,钢筋笼长度、规格等按图纸要求施工本文不多赘述,仅提出算钢筋笼总长度的时候是不包括钢筋笼顶端的锚固长度的,钢筋笼之间的搭接长度也是要扣除的。

(三)导管质量控制

导管是提钻头后浇筑混凝土之前的一道工序,作用是清孔和提供浇筑混凝土的通道,本人认为导管的质量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渗漏水,如果有渗漏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发现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断桩,所以在混凝土浇筑中应对导管进行检查,为什么说是浇筑中?下导管之前应当对导管做的检查不多赘述,以下内容主要针对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不易发现的导管渗漏情况做出检查,在第一斗混凝土料(第一斗料如何计算方量以及施工方式均有相关规程不多赘述)倒入导管之后,导管内水已被挤出管内,此时应对导管是否渗漏进行复检,本人认为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成桩的质量,检查方法(应当结合使用):1、用耳朵听声音,导管内如果有渗漏的现象,可以听见管内渗漏水流声,2、用手电照向管内,检查是否因渗漏水明显的反光,3、扔石子进导管内,若有渗漏水现象明显回声可以辨别。检查出存在导管渗漏现象后应当重新对导管进行更换施工。

三、常见事故及预防

1、主机倾覆

主机倾覆原因主要有重心偏高,转移时履带不均匀沉降和起吊力矩大于抗倾覆力矩等。解决办法移机时查清地形,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起吊时检查报警装置是否失灵,确保起吊力矩小于抗倾覆力矩。

2、粘土层糊钻

在粘土中钻进时容易糊钻,可以采取增大切削齿间距,同时向孔内投入少许砂砾,可以有效解决糊钻现象。

3、掉钻头

在桩基成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事件有掉钻头,这主要是由于疏忽加强连接部件的检查,在平时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钻杆与钻头连接部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掉钻头。

4、塌孔

在桩基成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事件常有塌孔现象,主要原因有护筒埋设不当,水头压力偏小,泥浆配制与地层不相符等。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护筒处有泥浆泛出、泥浆比重加大、钻进过程中阻力增大,施工泥浆水面下降等现象,需要注意有可能塌孔发生。

5、斜孔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有时亦会产生斜孔问题,产生斜孔的主要原因有钻机底座水平未调整好,地耐力不足,和松散地层中有孤石或探头石,预防措施主要有钻机位置地基处理到位,保证有足够的地耐力,钻机底座调整成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放慢进尺速度等。

6、埋钻

埋钻现象都发生在处理桩基施工问题时间过长后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要主动解决桩基施工问题,尽可能缩短埋钻时间。

7、卡钻

钻过孔后的孔壁失去原来的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地表的风化层、冲积层、砂砾层,旋挖机钻斗的碰撞等容易引起孔壁掉块而发生卡钻现象,发生卡钻现象后要依据卡钻的位置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8、漏浆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生漏浆现象,主要原因有地层裂隙或遇到透水层。漏浆有严重漏浆、中等程度漏浆和轻微漏浆。严重和中等程度漏浆应该采取回填措施,待土层沉实后再开钻,轻微漏浆可以采取调整泥浆指标或将钻机高速旋转,再向孔内撒10~20mm小石子,嵌挤到孔壁里亦能起到护壁和防止漏浆。

结语

桩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大,桩基的施工方法亦很多,本文结合前人的经验,已有的施工项目,从施工过程中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常见事故及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极有可能不对之处,提请同行斧正,以便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