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之伦理,经济与治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生态文明建设之伦理,经济与治理的探讨

卓胜君

六安市金寨县生态环境分局

摘要:近年来,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愈发重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自此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高级阶段,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内蕴,是“中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固然需要制度性安排,但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动力,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伦理,经济与治理;研究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全面战略格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并把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写入党章,提出和树立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方向。

1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是指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生态伦理道德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构和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并使其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着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的越发丰富与成熟,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内涵也处于不断丰富的状态之中。在这一动态进程中,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法律对相关行为予以规范,高等教育阶段更是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较好普及,这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内涵丰富提供了很大帮助。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时内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已经十分显著,企业等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缺失更是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具体不足。

2资本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引擎

2.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本经济的支持

科学技术与资本经济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没有资本的投入,没有基本的科研设备和科研条件,许多科学技术是难以取得突破的。同样在后期,科技产品的生产、流通、普及也需要大量的“烧钱”,当然种“烧钱”也是“生钱”的过程。历史上火车的发明和应用,在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改进、生产、铺设等。而铁路的发明和应用实实在在的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铁路企业和部门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在赚取大量利润后,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会将赚到的利润再次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改进上,从而进一步推动科技水平的提高,如此不断往复,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相同的例子还有飞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的发明和应用、电灯电话的发明和应用、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等。生态建设同样离不开强大的资本经济的支持。

2.2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环保产业”作为后盾支持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难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环保需要形成强大的环保产业和行业。一个行业的产生,往往一开始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某一问题,当该行业逐渐成形成熟后,就能自我壮大和自我发展,并在过程中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城市臭水沟横流、生活垃圾遍地、空气雾霾严重等,污染的规模已经很大,环保产业也正在萌芽。现阶段,在多个环保领域已经有不少公司介入,并研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技环保产品,在水治理、大气治理、草原修复、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日趋成熟,我国的环保行业也正在进入它的春天。

2.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工程,要大规模的支撑起整个社会环保重任,需要建立起完备的现代化环保产业体系,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体系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将社会资金吸引到环保领域中来,实现资本、技术和环保的结合,促进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的完善,加速环保行业的壮大。因此,作为政府应积极促进和培育环保企业和环保产业,将社会资本引入环保事业,加强环保人才的培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增设环保学科专业。在税收方面,对环保企业行业给予适当优惠;在融资方面给予特别支持,在其他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等。

3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措施

3.1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观应当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旋律,可持续发展观更是需要成为经济发展层面的主旋律。具体来说,各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实际,就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事宜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规划,借助可持续发展观来更好驱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在经济发展上对落后产能进行不断地淘汰,使得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可以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间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可持续发展观本身与生态文明建设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层面存在着很多现实性困境时,可持续发展观的较好融入也能够为系列问题的更好解决提供有效帮助,经济发展上的困境也能够得到较好突破。

3.2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且将这些新理念上升为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路,构建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正在成为新常态。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明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环境保护监察机制,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各方面和全过程,正在成为新常态。

三是注重民生福祉,必须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坚决惩治污染环境、损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生态问题。通过法律、法规、监督、问询等举措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和持久战;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障人民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营造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把美丽中国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人人自觉保护环境,正在成为新常态。

3.3合理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伦理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中实际上存在着很多伦理矛盾,已经根深蒂固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理念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并不简单,一些旨在促进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地方性法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刀切”的具体弊端,这些矛盾客观存在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合理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伦理关系十分必要,国家层面不能单纯的借助公权力,以及公权力下的产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的营造,为生态文明建设创设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诸如在高校人才教育与培养层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的提及,在社会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等也能够较好地消除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速。

结语

国家治理视阈下,政府需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也需要在科学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活动能够落到实处,避免生态文明建设事宜最终流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状况与需求会发生不断变化,运用动态思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视,并进行跟进式的调整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姚石,杨红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识别[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4):56-57.

[2]魏小羊.国家治理视阈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75.

[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