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乒乓球分层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技工院校乒乓球分层教学初探

黄历才

黄历才(深圳技师学院广东深圳518045)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乒乓球课程在技工院校深受学生的喜爱,运用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乒乓球技术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奠定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

关键词:乒乓球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体育课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及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增强其身体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乒乓球在体育选项课中属于热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自然分组的班级授课形式,这种方法机械单一,难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上强调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乒乓球课分层教学,尝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乒乓球运动水平和能力,为他们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⒈传统教学与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讲解、示范教学动作,然后安排练习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下课前教师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这种模式,教师难以顾及同一班级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困难,由于要兼顾大多数,基础好的学生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基础差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失去兴趣;中间层的学生他们安于现状,缺少拼搏精神。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论哪类学生都难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层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则要求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确定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心理)。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根据乒乓球专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因素,灵活运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要求等需要符合各层次的具体情况,符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实行“优升劣降”,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调整学生班次和小组,形成竞争强化意识。注意加强思想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安排和组织各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考核标准。它的优越性在于:

第一分层教学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分层教学可使教师在备课、上课等环节得到优化,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第三分层教学在我校可实施的条件。乒乓球在我校体育课开展已经多年,形成系列课程。体育选项课:初级乒乓球1-2,一个学年;高级乒乓球1-2一个学年;共二个学年。体育公选课:1-2一个学年。有较充足的课时保证。

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面对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2.1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通过首次课程组织升降级比赛,观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然后进行动态分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前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2.2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本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对各个分层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对提高组的学生注重“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辅导其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对普及组的学生注重“练”。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和基本战术的应用,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动作的自动化及战术的熟练化,使学生得到普遍提高,充分获得“练”的乐趣和成就感。对基础组的学生注重“补”,加强球性练习,使基本动作规范化,徒手动作运用自如。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追赶的动力。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各个组的学生定期进行相互观摩学习及交流,相互提高从而形成以好带差,团结、互助的集体。

2.3考核分层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⒊分层中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它有助于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3.1合理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学生必须通过观察、模仿、徒手练习等方法,让动作技术在大脑中有一个表象,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让动作进行定型阶段。

教师应该对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了如指掌,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特别是乒乓球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先观察一段时间,统筹安排,把自制力差的学生分到管理能力强的小组里,把相对运动能力弱的同学分配到乒乓球水平好的一组,这样的分组可以让学生相对均衡,也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等到学生基本固定球台之后,可让各组学生给自己小组取个大家都喜欢的名字,培养他们集体意识,这样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评价。小组间的综合实力尽量保持均衡,这样在小组比赛中才会更精彩。

3.2选好小组长是教师与学生成功合作的开始

教师把那些乒乓球技术好、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挑选为小组长,并且赋于他们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小组长有优先与教师对练的权利,其它同学按顺序练习,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也有助于小组长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小组长有管理自己小组内学生的权利,哪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小组长可直接进行管理,对他进行批评指正。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在教学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长要有服务于同学的义务。既然当上这个小组长,其实就是这个小组的小老师,应该对小组内同学负责,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同学,认真练习,共同进步。

3.3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是“合作式学习”的有利保证

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评价表,分多个单元进行评价。

3.4“合作与竞争”是合作式学习的关键

每个小组的组长并不是终生制,在自己组内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都有机会当选小组长,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竞争。有了明确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内的合作更加密切。在课堂测试中,教师常常以小组的击球数总和进行比赛,虽然有时学生会抱怨水平差的同学拉自己小组的后腿,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向上,为自己小组争光。而在小组内,教师就会以谁的击球最多进行比赛,让每个学生及时了解自已在组内的乒乓球水平,让学生在合作中竞赛,在竞争中合作。

4.分层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最明显的表现是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感觉到自己真正能参与其中,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都各尽所能,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分层教学法实现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加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所以也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法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带来的问题也应当有充分的估计,需要认真探究:

4.1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课堂的主角从以老师为主转到以学生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不可能再沿袭从前的模式:“一个教案用到底”,“一种方法教到底”。

4.2分层教学法对课堂纪律带来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教师长期在班级授课的体制下,比较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分层教学法释放了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对个别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叶东惠.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探究.中国学校体育.[J]1993.(3).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1995-12-29.

[3]赵群英.合作学习.理性认识与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4,(3).

[4]孙瑞.www.msitshool.cn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