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交际文化中的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语言在交际文化中的差异

盖学涛

盖学涛山东博兴县第五中学256500

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交际语言在语言中的涉及面非常广,只要我们学习语言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所学语言国家的交际文化,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差异,尤其是交际文化上的差异更明显。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应该注意西方语言与母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注意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导致在行为规范方面、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误区。

一、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日常交往中存在诸多的差异,如:打招呼、聊天、拜访朋友、待客、约会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有所不同。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arefat”或“Youareso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在朋友见面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多是“你吃了吗?”“你去哪儿了?”英美人对这样的问候非常反感,他们不知道这纯粹是中国人的greeting(打招呼),而并不关心他是否真的吃饭没有还是去哪,因而对此不理解。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又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打招呼或聊天。他们见面常说:“Hi/Hello/Howareyou!”或是“Goodmorning!”等问候语。他们聊天时常喜欢谈论天气、政治等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It’sagoodday.”西方人,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人认为年龄、婚姻、工资等涉及个人情况的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否则就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特别是女士最忌讳别人询问她的年龄。相反中国人常以这些作为聊天的话题:“你每月赚多少钱?”“你今年多大年龄了?”“你结婚了吗?”等等。英美人会认为这是非常无礼的表现。

二、称谓的差异

称呼准则的中国特色不在于其他文化里没有这个准则,而在于称呼语的词项上。例如“您老、小王”等在汉语里很礼貌的称呼在英语文化里却可能是很不礼貌的。例如“小+姓”,在汉语里是个亲切的称呼语。但若在此称呼一位美国人,却是极不礼貌的。反过来美国人喜欢用名字称呼对方,以示亲切。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儿子甚至对其父亲直呼其名。但在中国直呼其名在很多场合则显得不够尊重,孩子直呼其父母之名更是忌讳。别人也会认为这孩子不懂规矩。这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语域上的差别。中国人称呼别人时,有时在此人所担任的职务前加上他的姓,如“张经理”、“王校长”、“刘老师”、“赵阿姨”、“李叔叔”变成英语就成了(ManagerZhang、PrincipalWang、TeacherLiu、AuntZhao、UncleLi)等。这样的称呼都是属于懂英美文化的“仿制品”。其实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英美人称呼男的为Mr(先生)女的Mrs(夫人、太太)或Miss(小姐)就足够了。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等。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许多中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的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候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ByeBye!”Seeyoulater!”“Seeyounexttime!”“Goodnight!”

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人仿佛是面朝过去站着,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看成是在前面,而把待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而英美人的说法则恰好相反。例如,某院校的一位外籍教师去资料室借书,临走时他用学的不多的汉语一本正经的对资料员说:“这些书我大前天还你。”这话令在场的几个中国教师捧腹大笑,并告诉他应说:“大后天”。这个外籍教师感到不解。再如,中国人讲故事时会说“不过我们说到故事的后头去了”,而英美人这样说“Butwearegettingaheadofthestory.”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和时间观上的差异。

针对汉语与英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不同,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外语教学的目的。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学习语言必须要掌握中西方社会背景文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就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这是我们自主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既然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定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所以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有时要比教会他们语言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随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西方的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应把这种识别和介绍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学生真正具备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