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干部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论大学生干部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路径

钟证江1邝晓慧2

(1.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专业,广东省广州市510642)

摘要:青年是国家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大学生干部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也是国家的希望以及民族的未来,其是否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骨干分子,能否顺利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对青年运动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了解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将他们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为我国民族兴盛及祖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提供人才资源。

关键词:大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

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我国各大高效在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早已经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系统列入大纲教材中。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用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教育人民、武装全党是中共十九大强调的一大要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时代任务。所以,各大高校也要响应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不断对思想教育途径进行创新,让青年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大学生干部,作为辅助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探讨大学生干部成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路径势在必行。

一、培养大学生干部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

青年为保证自己不至于在当今多元化冲击的时代中迷失方向,必须以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头脑。因此,为促进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培养一群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是我国新时代的必要之举。

除了在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外,有重点有步骤的针对大学生干开展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和教育工作,以培养他们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从而让其能够掌握正确且科学的方法论及世界观。在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之后,能够让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形成及发展的精髓有更深的了解,促使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承并发扬。马克思主义要在我国永葆生机与活力,就需要不断地丰富其时代内涵,推进其中国化。我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道路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强大后备力量,青年是我们国家未来前途的保障、希望的象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绝不只是口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信心,也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向上追逐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造就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二、培养大学生干部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路径

(一)新思想武装头脑,理想信念教育先行

大学生干部应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意识上跟着党走,在对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培养对祖国、对马克思理论的认可,并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充实自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将理论思想通过内化成为理想信仰,通过外化成为实践活动。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需要树立和社会的要求以及时代互换等紧密结合,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的理想信念。从而为全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对青年进行培养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有着深厚的期望。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们,有义务和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由于大学生处在思想观念形成以及确立的重要时期,面对转型期所体现的社会矛盾以及相互冲突的社会思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处于多元化状态,机械的思想灌输会使许多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不断改善教育方式,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鼓舞、教育青年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与思想体系相符合的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者转化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从而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以及传承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实际观察,对当代大学生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困惑及时引导答疑,在主题教育中养成人生信仰,在志愿服务中养成责任担当,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家国情怀,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团,进头脑”。特别是以思想作为引领,不断引导大学生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使其在参与和体验式教育当中体会认同。

(二)构建大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网络宣传渠道

网络已经深入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鉴于此,需要充分重视网络大学生的影响,对大学生干部喜爱的联络、聚集以及虚拟化交流的方式进行及时跟踪。通过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可以通过构建官方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网络专题、短视频平台等方式,可以成立专门负责媒体运营的团队,定期或不定期的在上面发布相关的动态,结合线上及线下的作用,牢固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三)组建大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可以说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一个再提升的过程,它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战略性工程。因此,“青马工程”的实施不应只由团学组织唱“独角戏”,而应当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专家教授的指导,普通教师的关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关注“青马”的氛围。针对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实施培训中的师资匮乏问题,需要由校团委牵头做好校内优良培训师资的整合工作。不仅是青年大学生,高校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内涵,及时跟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培育青年学生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过程中共同探究进步,一起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高校中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仅如此,最好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构成。在实际组建时,导师团的人员构成应以校内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思政教师为主,不仅如此,吸收校外优秀的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作为有益补充。

三、结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青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代思想多元化的大学生们,培养学生干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显然是一个漫长多变的过程,高校的实际培养工作中要更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教育。要以新思想作为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先行,组建大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并构建大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网络宣传渠道,将更多的大学生干部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青年马克主义者。

参考文献

[1]王军,刘旭.理工类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8(4):199-201.

[2]徐琳.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三字箴言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4):63-66.

[3]高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个原则[J].江淮论坛,2018,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