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梁丽珍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结合学校“创绿”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和展示平台。学生在各种“绿色”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践环保理念,在社区宣传“绿色”行动中,巩固环保行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形成鲜明的“绿色”班级文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要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多种赛事激励,多种学科融合,创设班级文化特色。

我校是广州市“绿色”学校,倡导建立“绿色”的校园文化,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个个重视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结合学校“创绿”的工作主题,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环保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和展示平台,促使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一、“绿色”驻心中——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和教育,是形象具体的,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日趋和谐,逐步形成和谐的班风。赞科夫说过,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孤独和隔离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具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才有可能。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现状,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意识,我们根据学校和大队部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自编小品、创作宣传口号、歌舞表演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绿色”环保主题活动。这些环保教育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意识常驻在学生心中,环保行为也成为学生的习惯。

我校地处珠江支流河涌新河浦和杨箕涌之间,我们以《关注母亲河——珠江》为主题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采访、感悟、实验等,了解珠江的环境状况,认识母亲河的水资源情况、受污染的情况。随后,学生开展环保大行动:书画组发挥书法绘画特长,自制环保宣传卡向居民派发,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卫生;墙报组利用黑板等宣传设施刊登环保小常识,提醒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宣传组制作手抄报、投影片、宣传单,到指定地点去展示、发放,向观看和咨询的居民讲解;倡议组将整治方案邮寄给有关部门,并发出“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倡议,号召全体师生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学生实践自己的方案,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为保护母亲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培养了环保意识,并将环保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在《关注母亲河——珠江》的活动中,学生了解到不但珠江受到污染,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受保护动物也受到影响,有些甚至濒临灭绝。于是,班级开展《保护海洋动物》的主题活动。学生以走近自然,参观海洋生物的形式,游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海洋馆等,通过切身的感受认识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各种海洋动物。接着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海洋动物的倡议,发动各班级制作保护海洋动物的口号、标语,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保护海洋动物的活动中。同时在校园内播放海洋保护的视频,制作“母亲河——珠江”展板进行展览,在校园内引起了轰动。随后学生纷纷通过笔墨书写对海洋动物的关爱之情,对保护海洋的深切盼望。而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比如,不再玩水龙头,经过学校附近的涌边时不再随手丢垃圾、作业做错了不撕本子……环保意识已经在学生心中扎根了!

二、“绿色”见行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我们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班级文化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创建环保特色班级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学习到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并在实践生活中调查、了解、运用,从而知道环保工作在整个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自觉从身边事做起,将环保意识才能转化为行动,行为习惯得以形成和巩固。

争做环保小卫士。在班里,每个学生实践环保行动,不甘落后,争做环保小卫士。不使用涂改液;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拾垃圾,遍及校园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废纸、塑料袋、果壳等,都拾进垃圾箱。另外,学生还定期清洗墙上、地上的污迹行动,净化校园。

“绿色”阅读共分享。班级经常开展换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学生通过阅读,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创作大自然的文学小作品。这些作品让学生和大自然实现零距离接触。通过活动,学生了解自然规律,从中受到启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绿色”进社区——在实践活动中宣传环保知识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但要将学生内化于心的环保意识转化成为行动,而且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亲友,参与环保行动。为了让“绿色”进社区,学生自发成立“绿色”环保宣传志愿队,在学校和社区内外进行环保实践宣传活动,对乱扔废物、攀枝折花、随地吐痰等现象予以劝阻和制止。

充分利用节日开展环保活动。3月12日是植树节,我班学生在全校升旗礼上作《爱护花草树木,珍惜生命之绿》演讲和倡议。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生对校内用水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加深师生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班学生提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举手之劳,参与环保”的号召。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每一个同学向亲戚或朋友宣传吸烟危害健康。

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把环保宣传教育推向社区和家庭。学生到街道清除白色垃圾,到小区护理绿地,向路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美好家园”。通过学生的宣传,“绿色”理念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创建“绿色”班级、“绿色”校园、“绿色”广州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多元化的环保主题活动,打造了“绿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新意的舞台,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始终站在创建“绿色”环境的前沿,实践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努力体现健康活泼、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绿色”班级的特色。

可见,现实生活是道德的养成、建设班级文化的摇篮,而实践活动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班级文化形成的主要依托。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促进特色班级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杨连山,杨照,张国良.班级活动创新与问题应对[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3]邓璧莹.“低碳”随行,习惯终生[J].中小学德育研究,2014,(3):54—58.

作者简介:梁丽珍(1973-),女,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小学教师,现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