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析创新教育

肖姗

肖姗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来剖析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导出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的区别和利弊,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新;创新教育;创新性人才

一、前言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系到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二、传统学校教育与创新教育理念的差异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三、如何认识创新教育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四、什么是创新性人才

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上,可以从本质上解决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可以明确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也可以明确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继承,即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把人类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发展和创新,即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与成功,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从本质上讲,通过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实现人的发展,是教育更为本质的特征。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强调了教育的继承功能,忽视或者淡化了教育的发展功能。今天,创新教育追求的就是继承和发展统一,即:继承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通过继承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是教育功能的复归,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

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需要和创新的潜能,所不同的是创新的层次和类型有差别而已;创新教育是以人脑潜能开发为其理论基础的。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获得发展。

1.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当时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把寻找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攻坚的目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当时也把这一被喻为“数学桂冠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舞和推动下,他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3.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才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新成就的不同。创新个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教育对象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性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

5.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调整教育目标,坚定“创新”的价值取向;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的精神氛围;改革培养模式,追求“开放”的教育格局;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应致力培育的重要素质。现存的注入式、纵深式、刚性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尽管在知识、技能、效率等不无优势,然而获取这种优势的代价是沉重的;它总体上引导的是眼光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面向教育本身,训练的是封闭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又远大于知识技能因素。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创新教育就是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些新措施;创新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就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要努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性素质,二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少数尖子学生。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

六、结语

只有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坚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创新教育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肖姗(1983—),女,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