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社区退休职工养老行为模式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4

对大学社区退休职工养老行为模式的探析

孔祥慧张丛硕谢润明董璇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摘要: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进入了一个十分关注养老问题的新时期。笔者希望通过B大学退休职工养老行为模式这一课题的探究,在达到学习的目的的同时,也为我国探究养老模式的学者提供真实案例,希望教师群体和其他特殊小群体的养老问题能引起更多关注与探析。

关键词:养老模式北方工业大学教师群体高校社区

TheStudyofRetiredTeacher’sAgedModeof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Abstract]Theaggravatingtrendofagingpopulationleadschinaintoanewerawhereweareobligedtosetonresolvingkindsofproblemsabouttheelder.OurgroupattemptstostudythepensionmodelofBuniversitysothatwecouldprovideotherresearcherswitharealcaseandhopesthatourreportwouldarousemoreawarenessandattentiontotheagingproblemsofspecialgroupsliketeachers.

[KeyWord]agedmode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teacheruniversitycommunity

1.引言

据相关研究,2035年老龄人口将达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迅速增加。我国养老模式尚处于研究实施阶段,政府更关注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低保、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体,而对于高校退休职工等特殊群体缺乏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本论文以B大学为例,针对高校老年群体这一特殊人群做了关于养老模式的探究调查并分析总结,希望给后期研究的学者提供真实案例和根据,也希望教师和其他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能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

2.关于B大学养老模式的调研

2.1B大学基本情况

①基本信息。B大学实名为“北方工业大学”,以下文字简称“B大学”。北京市市属本科高等院校,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此次调查的校内老年群体主要涉及B大退休教职工及其家属。校内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综合校园式养老模式,少数退休教职工处于养老机构的照料之中。

②校内养老设施。B大学校园内可供老年人使用的设施有教职工公寓,老年人文娱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部、校医院、食堂、小广场、毓秀园、图书馆、大小操场、体育馆等。

③校外养老设施。B大学附近可供校内老年人使用的配套设施有首钢医院(三级综合医院,距学校约650m)、石景山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距学校约3km)、八大处公园(距学校约4km)、老山早市(距学校约570m)。

2.2关于北方工业大学退休教职工养老模式的调研及分析

2.2.1调研目的

为了解B大学退休教职工老年群体大致的年龄分布、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生活作息等,我们组员对60余位老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记录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条件和目前的养老状况,如收入及来源、子女及来往状况、住房情况(面积,位置,房产状态等)、饮食口味、健康状况等,还记录了调查对象对三种养老模式的看法及态度。(调查问卷见附件一)

2.2.2调研内容及结果

图1老年群体同居对象

图2老年群体对于居住环境的意见

60位老人中60至70岁共有11人,70至80岁有27人,80岁以上有22人。采访中退休教职工占总采访人数25%,家属占70%,校外人员占5%。而接受访谈和调查问卷的60余位老人,均表示现在依靠退休金生活。

①养老生活环境

由图一可知,退休夫妇共同居住在校园内的比例最高,为50%;其次是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为33%;存在4口人住在60-70㎡房子的现象,老人表示一家4口一起生活较拥挤,并形成了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独居老人最少,为17%,在与独居老人的交谈中,采访者感到他们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无法得到完全的保证。

由图二可知,老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是住房电梯问题,我们在进行了解情况时,半数以上老人提到在无电梯楼居住出行不便,并表示日后身体衰老,上楼更是一个问题。

除问卷调查内容外,老人们还普遍表现出对公共空间管理状况的关注,老人们希望拥有整洁干净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且希望学校通过更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与途径来管理。

②生活起居

关于饮食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老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均选择在家中吃饭,而非学校食堂。部分老人表示食堂饭菜油腻,油炸食品多,不利于老年人健康,希望增设老年人窗口。很多老人喜欢在学校食堂买主食和吃早餐。

③医疗

在问及医疗保健方面问题时,老人们表示简单病症在校医院可以解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上复杂疾病概率增加,而这些疾病需要针对性的药物。有时所需针对性药物在校医院买不到,老人需去首钢医院或石景山医院取药。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在三甲医院享受的药品价格优惠不如校医院,所以这一情势对他们不利。

两位80岁以上老人反应校医院缺乏医龄长有经验的医生。同时,老人们反映校医院的政策对老年群体的照顾和优惠到位,例如免除老年人挂号费。

④社会参与

图4老年人室外活动时间

经笔者小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多依赖步行和公共交通出行。采访中A老人表示只要有能力,就会选择步行。老人们去较远目的地时,如石景山医院,会选择公共交通。汽车也是老人们会选择的出行方式,60-70岁选择汽车出行的老人中有自己开车出行的人,而70岁至80岁选择汽车出行的老人均为乘坐子女的汽车或打车。

娱乐方面,老人娱乐方式较单调,多为散步聊天,部分在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有五位老人表示喜欢上网玩欢乐二打一和下棋,有八位老人表示喜欢写字绘画,会参加写字或国画班。(图3)

图4中,有57%的老人每天在室外活动3-5小时。老人们会每天早七点在广场打太极,下午三点在毓秀园内乘凉聊天,晚七点围绕毓秀园散步。也有的老人每天三点至五点在学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读书、下棋、看报、唱歌,进行集体活动。这些行为传递了老人们热爱生活和运动的态度与行为活动及模式。

⑤精神慰藉

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遗爱,多数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目前这些家庭已经出现了“4-2-1”的结构形式。一对中、青年夫妇需要照顾两方父母,同时还需要抚养后代,所以其生活负担很重,很难较好地照护每一位老人。这是未来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求学、就业等因素进入大城市或走出国门,致使空巢家庭大量增加。据全国老龄委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已达到56.1%。这些空巢家庭的老人将很难及时从子女处获得救助和生活照料。【1】(周燕程晓林菊英林婧仪2011,)

在访谈中,某老人在面访时讲述了自己与子女们的故事。他的两个儿女均出国定居,这令老人心情低落。许多老人已至高龄,无太大欲望,只盼子女健康快乐,与他们欢聚一堂。但老人们又不愿打扰子女生活,这令老人们很纠结。因此有的老人选择要求子女多回家;有的老人则选择独自承受孤独;还有的老人醉心于山水字画,转移注意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子女拥有了独立的住房,年轻人不愿与老人住在一起,这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发生。而五千年来中华文化中“养老送终”的观念依旧存在,这与目前许多老人不与子女住在一起,发生矛盾冲突也较少的现象相关联。

⑥思想观念

除了受教育程度,健康、家庭状况等因素,传统的养老思想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决定因素之一。我们注意到,机构养老是对传统养老观念挑战最大的一种养老模式。中国传统观念中最认可的家庭养老通常被理解为“子女供养”,老人享受被人们包围的归属感和只在家庭养老模式中能体会到的“父慈”“子孝”等人伦关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儿防老”的思想在计划生育政策已显著生效的今天,造就了许多“4-2-1”模式家庭。随着家中老年人年龄增大,身体状况变差,子女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当提出送老人去专业养老机构养老的建议时,老人往往选择了拒绝。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有抵触心理。在B大学内抽样调查的60位老人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未来不会选择机构养老。我组提出的问题:“您更可能因什么原因而选择机构养老”的结果显示,52%的老年人选择的原因是“减轻子女负担”,35%是“身体状况需要专业人员的照顾护理”,13%为“喜欢养老机构的养老环境”。调查样本中,一些行动不便或身患多病的老人也对养老机构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心理。

在家庭结构剧变、老龄人口迅速增长的今天,要想让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模式时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社会在改变老年群体思想观念的同时,养老机构也应提供更好的资源。如何打造一个以维护人尊严和价值为基础,进而提供归属感和加强亲情联系的专业养老机构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他详细数据见附件二)

2.2.3B大学养老模式调研结果分析

①高校老年群体特殊性

高校社区中的老年群体包括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及亲属,他们多为知识分子,普遍经济状况良好、社会地位较高、精神涵养较好、自我认同感较高的特点。所以这一群体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在需求和养老模式选择上具有自身的特点。

(1)空巢老人占比大。由于高校老年群体受教育水平高,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小,加之子女多为优秀人士,有时会选择异地工作或海外发展。面谈时老人A说“两个女儿都在国外定居。”老人B反映“自己和老伴腿脚不便,只有女儿来的时候才在女儿帮助下出校门。”校园内老人“空巢”现象显著,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见面机会很少。

(2)精神层面需求相对较高。基于高校老年群体经济状况良好、社会地位较高、精神涵养好、责任感强等特点,高校老年群体对于养老中精神慰藉的需求相对于其他老年群体更为强烈。老人C说“我现在每天下午来这里读报纸,咱们也得关心社会,提高自己啊。”

②B大与校外社区养老模式的对比

(1)概述

B大学的退休教职工老年群体的养老政策、自身背景、活动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特殊性,找出合适的观照对象群体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校园周边小区内养老人群与校内养老人群公用公共设施多,因此居住于校园周边的养老人群也就成了合适的对照样本。我们对校园附近社区的老年居民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下主要对调查结果进行阐析、并结合校内调查对比分析。

(2)校外调查结果分析

(2.1)背景和基本信息:

受访人员分为三类:

上表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对所处社区老年人活动的看法,大家均表示只要有活动就会积极参加。同时,一位老人事后同笔者透露:他多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因社区在组织老年活动时,不愿主动邀请年龄过高的老人参加,因担心老人出意外而担责。

(2.3)受访者兴趣爱好

可看出,当子女无时间,情况极特殊时,老人才愿意去养老机构。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养老行业并未提供令人安心的服务,如养老服务人员水准低、不可靠等。

受访者指出:现在的养老服务行业,薪水低,工作累,导致行业内缺乏人才,继而养老机构做不好,老人们不愿意去。如果未来服务提高,老人们会考虑去养老机构养老。

受访者还表示:老人多会在协助抚养第三代之后再去养老机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结果与分析

上述对比采访居民为B大学周围的首钢黄南苑、雍景四季的居民,采访的工人来自原首钢下属的工厂,采访的“无职业者”是留京外地人的父母。

(3.1)文化素养背景差异

校外普通社区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远不及高校退休教职工老年群体高。这一点产生了差异,在老年群体选择不同兴趣爱好时体现出来,前文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老年群体的兴趣爱好在阅读、书法、绘画一类占比明显超过校外样本。

(3.2)经济差异

收入方面,B大学的退休教职工的经济来源是退休金,这一点与校外的“干部、医生”、“工人”相似。但他们第二代的经济成就不尽相同。当这一点反作用到老人自身时,就决定了他是否需负责子女的经济问题。如笔者在校外采访一位退休医生,该医生子女都可独立生活,她表示“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多退休金”。另一位首钢退休工人表示“退休金少了点”,自己要协助抚养9岁的孙子,且退休金涨幅速度跟不上通货膨胀速度,自身经济情况反而不如从前。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推测,B大学退休教职工老年群体的高生活满意度,得益于他们稳固的经济基础。

(3.3)心态差异

由于个人素质差异,高校退休教职工老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认可度比校外普通社区老年群体低。相比之下,前者受到传统固有的养老观念影响小,他们更鼓励下一代寻求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受限于“养老送终”等的思维模式。(调查问卷见附件四)

3.大校园环境对老年人友好度调研及改善建议

老年友好度的五个特征表现为:安全性、可达性、互动性、健康性、交流性。

为实现这五点可从三个层面改善,一是满足老年人生理需求,在校园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存在合格的交通,设施,活动场所和绿化景观;二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保证老年群体充分的交流交往空间,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健全的服务系统是前两个层面的重要保障。

由于老年人适应力减退,抗病能力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老年人对环境的硬件要求严格。

3.1校园环境的适老化调查

为充分了解校园环境的适老问题,本组针对校园进行了调研并将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将老年人分为三类: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这三类老人分别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而问题分为交通、绿化、场地、设施四个方面。其中自理老人对于社交、休闲娱乐需求较大;介助老人对于交通及观赏性景观需求较大,如无障碍通道及设施;介护老人则对室内护理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

3.1.1交通环境:

校内老年人交通出行环境的安全性高,主要体现在清晰的人车分流;流畅的路网结构,道路的拐角、分岔处设有明显指示图标。

校园内地面铺装石材为花岗岩,摩擦力适中,地面平整度好,不易积水。其中行道砖的防滑性与透水性良好,而小块瓷砖铺装的花岗岩地面防滑性能差,易摔倒。校内雨雪天有环保人员及时清理积水积雪。主要交通空间照明度低;无障碍设计达到要求,在超市、食堂、教学楼前都设有无障碍通道。

3.1.2绿化景观:

校园中绿植多,绿化景观与参与性景观配置合理。各居民住宅周边环绕大量绿植,它们既起到削减噪音的作用,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还能点缀环境,给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令室外充满生机和活力,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2.3活动场地:

在生理层次方面,老年人需多要到户外活动以增进身体健康;在心理层次方面,老年人从昔日参与的社会工作中脱离出来,会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在家庭层次方面,子女们忙于工作,陪伴老人时间少。因此,老年人需要有户外空间进行娱乐活动。

退休老人主要在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室内娱乐活动。志秀园、毓秀园等室外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露天交流空间。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校园中设有晨练场,且在志秀园、毓秀园中有供人休息的座椅,提供给老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娱乐空间,让老人与不同年龄的群体相互交流,使老年人融入到学校的社会群体中,避免造成心理上的隔离感,从心理上让老人感到满足。我们也应注意,部分老年人反映操场和体育馆距住处远。

老年人免疫力降低,更应注意私家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这些场所需要日常通风、打扫和消毒。根据调查,北工大每天都会定时对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干净、整洁的活动空间。

3.2.5设施方面:

老年人在卫生间最容易摔倒,所以卫生间地面须无高差且防滑。校园中,各建筑都设有无障碍厕所,卫生间中安装U型扶手,方便老年人从马桶上站立起身时借力。建筑都设有无障碍通道,地面平整高差小。但同时,校内缺乏互动性强的休息设施,座椅数量不足,除老年活动中心器材外,体育馆、大操场的健身器材主要针对大学生而建,缺乏适老化的健身器材。校内公共建筑消防设施完备、安全通道标识清晰,但民居建筑在这两方面有待加强。另外,居民楼中无电梯是高龄老人的一大障碍。

介护老人大多时间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防噪音就十分重要,退休教职工的住宅多分布在较安静的东侧,人流较少。但还有一部分居民楼靠近志秀园,在学生回宿时环境嘈杂。

小结:B大学的老年群体总体喜欢在老的校园中生活养老,一方面因为校园有完好的供老年人学习、生活、培训、健身娱乐及相应的服务设施,较好的人居环境,改善了的起居环境、生活起居。又从公众和社会得到很好的精神慰藉,由此看出,高校老年群体在校养老有很多优势,也面临许多轻微病症和重大疾病的困扰,同时希望子女增加看望和照料的次数。

参考文献:

[1]周燕珉、程晓青、林菊英、林婧仪,老年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