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金珍旭

◆金珍旭贵州省黔西县永燊中学551500

一、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象人的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象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最有趣的是它以一个中心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个分支,每一个分支又与中心点连接,且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成为一个中心点,再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的分支。(如图所示)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学期、一章节、一堂课作为一个导图主题,把围绕主题的二级因素作为二级分枝,再分别考虑每个因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可以作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新授课,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通过思维导图展现整堂课的知识脉络,对教材内容整体感知,这样教师在上课后就会加深对新课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扩散及深化。

练习课,教师可用思维导图明确知识要点,分层实施,由浅入深。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

对于作文课,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差异,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模式,将能解决“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以及随意性、盲目性等中学作文教学的痼疾。教师可通过引导同学们画出思维导图,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从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潜力之大,写好作文的信心就会倍增。

3.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助于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复习。完成了某个学习单元或整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是否稳固,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准备考试时,绘制思维导图是最便捷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先把脑海中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画出来,再和以前画过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这样既能加深记忆,又能强化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考试之前,学生只需要翻阅几张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扫视一遍,就可以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充满自信地参加考试了。

4.促进教学反思

教师不仅要把教授学生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快速阅读、扩充材料、整理信息等学习的基本技能。通过把学习过程用图表的方式可视化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发现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及时做出诊断与反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出关键词,通过对核心内容的查找、反复阅读和详细分析,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原来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结点表示反思的结果并最终把这些教学反思中产生的想法汇聚成教学成果。

5.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发现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具体的指导、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每张作品中找到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注各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的不同小组、不同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观看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交流看法。交流的内容并不限于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讨论,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力量有帮助。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学本身来说,要真正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并不一定非要使用哪种教学模式,而是教师要真正坚持一种思想和理念,并在这种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