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臂下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C臂下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何龙陈秀民葛占洲王在斌韩鹏

何龙陈秀民葛占洲王在斌韩鹏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骨二科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目的:探讨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肱骨干骨折,C臂下微创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3~25个月。结果: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术中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不连和桡神经损失发生率以及肘关节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更快地骨性愈合,获得良好的肩肘功能,而且同时具有不显露桡神经和减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风险的优点。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微创;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38-02

肱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方法较多,包括钢板、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1]。但缺点是创伤大,骨折断端血供破坏显著,易并发骨不连[2],且易引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3]。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invasiveplatingosteosynthesis,MIPO)的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保持稳定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的出现使得这一技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4]。

笔者自2008年9月~2010年5月,通过在C臂下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15例肱骨干骨折。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计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32岁。左侧7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机器伤3例,摔伤6例。骨折情况: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Ⅱ型);其中多处骨折3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AO分型:A型3例,B型4例,C型8例。

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下,仰卧体位,上臂外展90°,前臂旋后位。在上臂前侧远端(肘横纹处近侧肱二头肌外侧缘偏内)和近端(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间隙)各作一长约3cm的小切口,从近端进入作肌下隧道,纵行分开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到达肱骨远端。在C臂下使用肱骨干锁定钢板,插入10~14孔钢板,经过骨折部位并置于肱骨干前方,在持续屈肘纵向牵引下闭合复位骨折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于钢板的两头的小孔,C臂透视下调整,要求钢板远端位于肱骨冠状窝上缘,不影响肘关节活动,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钢板置入后在皮外以相同长度钢板为参照模板进行螺丝钉固定,远近端各拧入3枚锁定钉固定。术后颈腕吊带制动,疼痛消失后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4

2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3~25个月(8~25);平均手术时间:112.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00ml;平均住院时间:5.67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34周;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0%;肘关节Mayo评分[5]平均为95.60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6]平均为96.57分。

3讨论

现阶段骨折治疗强调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osteosynthesis,BO)原则,其精髓是在骨折的治疗中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作为21世纪发展趋势和主流的微创外科正符合BO理论的需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新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MIPPO技术。此技术不干扰骨折部位的血供,其主要特点为通过间接复位,经皮肌肉隧道下插入钢板进行骨折端桥接固定,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促进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的发生率、减少自体骨移植率等方面已经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

LCP是在BO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物,其独特的设计优势是具有锁定螺钉孔,板与螺钉锁定使得LCP钢板具有角稳定性,实际变为内固定器,是MIPPO技术的理想材料。LCP在临床应用时作为一个弹性固定的内支架,从而避免了对骨膜的直接压迫,保护了骨折局部的生物学环境,有利于骨折的愈合。LCP的成角稳定性使其能更好地对抗扭转应力及避免复位的丢失,更适合用于肱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与MIPPO技术结合使得LCP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软组织的血供并且在生物力学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在直视下剔除骨折断端嵌插的软组织,清除血肿,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尚有可植骨、无需另外作切口处理桡神经的优点,临床多作为常规方法。但是,营养血管在肱骨中段穿入向远近两端分布,并且粉碎性骨折的血供更加脆弱,一旦显露骨折会影响局部血供,干扰骨折愈合,对AO分型中B型及C型骨折影响较大[7,8]。在这一点上,采用微创技术闭合复位具有显著的优势,使用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切口远离骨折部位,骨折不暴露,骨膜不剥离,局部软组织侵袭少,最大程度维护了骨折断端的血供,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减少或避免了骨不连和延迟愈合的发生。在这一点上,微创技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有利于减少感染,加速愈合。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走行位置相对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时易损伤,医源性损伤发生率为17.16%~33.30%[3,9]。桡神经麻痹主要是术中牵拉、钢板骑跨或挤压激惹引起,如造成桡神经麻痹,一般通过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后3~6个月后多能恢复[10]。采用微创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反而不易引起神经损伤[7,8,11],主要是因为桡神经在肱骨近、中段走行于肱骨后侧,肱骨干前面较平整,是钢板放置的理想部位,将钢板从上臂近端前方切口插入并前置于肱骨对于桡神经是安全的。

至于肱骨远端,尸体解剖表明前臂取完全旋后位时,前置钢板与桡神经尚有距离,最近间距平均为3.2mm,而当前臂旋前时钢板外侧缘与桡神经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以应用微创技术在肱骨干前侧插入钢板不会压迫桡神经,因此术中保持前臂旋后位,以增加钢板远端外侧缘与桡神经之间的距离,故操作相对安全[7,8]。

采用C臂下闭合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操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熟悉的解剖基础和较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施行。

参考文献

[1]MulierT,SeligsonD,SioenW,etal.Operativetreatmentofhumeralshaftfractures.ActaOrthopBelg,1997,63:17

[2]JohanLammens,GillesBauduin,RonaldDrieson.TreatmentofnounionofthehumerususingtheIlizarovexternalfixator.ClinOrthop,1998,353:223

[3]田小武.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并发桡神经损伤11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3,8(2):102

[4]FriggR.Developmentofthelockingcompressionplate[J].Injury,2003,34(suppl2):B6-B10

[5]TurchinDC,BeatonDE,RichardsRR.Validityofobserverbasedaggregatescoringsystemsasdescriptorsofelbowpain,functionanddisability.JBoneJointSurg(Am),1998,80:154

[6]ConstantCR,MurleyAH.Aclinicalmethodoffunctionalassessmentoftheshoulder.ClinOrthopRelatRes,1987,214:160

[7]ApivatthakakulT,ArpornchayanonO,BavornratanavechS.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ofthehumeralshaftfracture.Isitpossible?Acadavericstudyandpreliminaryreport.Injury,2005,36(4):530

[8]安智全,曾炳芳,王烯明,等.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解剖及初步临床报告.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6):336

[9]Lim,KE,YapCK,OngSC.Plateosteosynthesisofhumerusshaftfractureanditsassociationwithradialnerveinjury:aretrospectivestudyinMelakageneralhospital.MedJMalaysia,2001,6:8

[10]YamA,TanTC,LimBH.Intraoperativeinterfragmentaryradialnervecompressioninamediallyplatedhumeralshaftfracture:acasereport.JOrthopTrauma,2005,19(7):491

[11]JiangR,LuoCF,ZengBF,etal.Minimallyinvasiveplatingforcomplexhumeralshaftfractures.ArchOrthopTraumaSurg,2007,127(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