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儒家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

杨淑琼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西门小学,云南曲靖655500)

摘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新的时代,儒家优秀传统思想的特征与时代合拍,将它与小学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儒家思想;德育途径;传统文化;班主任工作

引言:

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文化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代代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过去的中国社会受益于儒学,今后的中国社会仍然应当向这一宝库中去寻求智慧。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来说,更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至关重要的是必须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结合时代特征,立足本职岗位创造出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弘扬儒家文化,如何在小学教育中使儒家文化获得新生、得到发展是本文将重点讨论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现状,探寻新的途径和方法,为广大小学班主任供德育参考,分析我国小学德育概况,重点是在德育实施途径(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寻找不足;通过理论分析,为提高德育实效,引入儒家传统思想;简述儒家传统思想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营养及我们的态度。

一、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孔子学院遍布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的腾飞,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道德的滑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100年任务的重要举措。而当今国际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于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本文提出了儒家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这一重要问题。

二、选题意义

国学热和孔子学院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话题,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崇高,被孟子誉为“圣之时者”。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研讨,将儒家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合并研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当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三、儒家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

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小学德育教育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精忠报国,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之中,爱国爱民族历来被看作是“大节”。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使华夏民族,传承5千年,生生不息。而这种爱国情怀要从小教育,从小培养。

2.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华儒家传统文化能够历经5000年的发展而不衰,正是依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新时代的小学教育中,我们也应该贯彻并弘扬这种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一种,敢于拼搏,勇往无前的亮剑精神。

3.崇尚美德。重视修养的人格魅力。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历来注重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建设。重视修身,强调自主自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成为鲁迅先生笔下所写的那样“大写的人”。

四、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儒家思想

由于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颇多,并且,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正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格外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将儒家思想贯穿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利用班会,谈话等方式进行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儒家优秀传统思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帮助他们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担当,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要落实到行动上,坚持4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增强他们是非辨别的能力。市场经济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义利观,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理解市场观念。,不切实际追求享乐等。这些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要消除这些观念的不良影响,必须从思想的角度澄清认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学生有非常好的教育作用。价值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取向,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义利观的教育,用见利思义,克己奉公的思想来教育小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进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代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3.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儒家传统文化的认同,领会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抵御外来思潮的消极影响。对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具有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加强对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中国儒家优秀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混乱的时候,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定嬗变的时候,加强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培养,其作用不可替代。

4.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小学生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等途径,将儒家的励志思想向学生们讲述。立志成才,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人,有了志向和梦想,人生才有了精神支柱。人的一生犹如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要面对很多的曲折和困难。不同的人,在面对苦难时有不同的表现。胸怀远志的人,面对挫折,他会正视挫折,想方设法的去战胜挫折,不被眼前的挫折所打倒。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说列。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美]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Woolfolk),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者:伍新春赖丹凤季娇等,2012年

[2]《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于丹说论语》,于丹,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论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译者:周南照、陈树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1月12日

[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1日.

[7]《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8]《新教育大纲》,李浩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