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蒋生花

——小组课堂活动评价是关键

蒋生花(阳朔县金宝乡金宝中心小学广西阳朔541900)

【摘要】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得不面对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带来的一些问题。班级人数过多,难以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够,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学生个人关注的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另外,教师给学生纠错机会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营造环境;培养合作习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注重评价;合作有序

去年我校一年级开设了攀登英语课,学生都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输入课和输出课的,学生和组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学生们在组员的帮助及带动下非常大胆自信,小组课堂活动评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对大班额如何有效教学一直存在困惑。最后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突破点进行了研究,它因实用、高效受到我们的青睐。下面,我结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有记录员记笔记的习惯。

3.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3.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1名组长,1名记录员,2名成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3.2培训技能;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

如: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

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当然视组员人数,还可灵活设岗。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3.3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以我讲过的新标准英语三起Module8school。为例,在新知呈现环节后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疑难,共同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单词、短语、疑难句型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小组解决不了的,再全班一起讨论;在听录音回答问题环节,有些难度的问答题,需要学生集体研讨;拓展练习的时候,需要小组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要求的表演或对话等。学生小组学习过后,可以上回报员在全班回报学习结果。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小组课堂活动评价表

评价原则:本组成员在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演一演方面,表现一等奖积4分,表现二等奖积3分,表现三等奖积2分,表现四等奖积1分。每周星期一做总结点评。

6.基本模式

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帮助学生解疑。对同一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这样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不当。教师给了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却发现有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或是乱作一团,或是不知所云。组员之间不能很好的合作。再就是参与的“两极化”。大部分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所以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不同,往往造成优等生说的多,而后进生说的慢,练习的少,其他优生还不给他们练的机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