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高效愉快的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努力打造高效愉快的课堂教学

李杰华

河北省安新县寨里乡第一中心园李杰华071600

【摘要】:愉快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以乐趣为导引,让学生饱含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汉语学习中实施快乐教学、打造高效汉语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关键词】:幼儿、快乐、数学课堂、兴趣、

一、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汉语言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笔者在汉语言课的教学中就努力去实践和探索这一做法。可见,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和信赖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创性。只有教师放下权威式的架子,学生才能把你视为传递信息的朋友,学生才能解除课堂的心理障碍和负担,才能心情舒畅,自由思考,坦然面对正确与错误,敢于无所顾忌地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撞击出创造力的火花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融入情境教学的真实性。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因此,数学课堂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正如,教学《循环小数》这课时,为了突破“循环”的理解这一难点,在出现小数之前,创设春夏秋冬、昼夜等反复交替这样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展现了春夏秋冬、昼夜这种重复出现的自然现象。情境简单而真实,却能给学生以新型启发,学生不仅感悟到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新型,用生活中的新型可以理解数学概念,也为自己经历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了基础。

五、让学生掌握情境的操作性。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体探索、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因此,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同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中,在学生掌握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自己就可以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由此再到生活中去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样就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对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六、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小学数学改革落到实处。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更要自觉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不断反思,通过课堂实践的历练,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从而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绿色新课堂,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她的博大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