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高中化学学习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新课标下对高中化学学习的认识

李德锋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李德锋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参与能力和主体意识不强。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要求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为核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重点,并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探究欲望的激发,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本文结合我校实施新课标三年来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创造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如何培养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和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使学生成为教学舞台的主角。

3.积极运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积极运用肢体语言,精彩的开场白,善意的微笑和眼神,鼓励赞许的话语等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能力。

4.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我在化学课堂中十分注重的。我采取的方法是,按化学程度均分的原则分为五人一个小组,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互动等多种手段,使自己发挥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各抒已见,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积极与学生配合,使之形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形成,我常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激发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中自行得出结论。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教育最本质的目标,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保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对教材提出问题和疑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教育遵循的最高准则。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2.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教师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应在课堂中注重对创新素质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设计课堂教学的生动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品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21世纪需要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