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布合剂配伍用舒芬太尼是否有利于臂丛神经阻滞的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关于利布合剂配伍用舒芬太尼是否有利于臂丛神经阻滞的讨论

王强陈瑛胡俊峰王青云

王强陈瑛胡俊峰王青云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麻醉科北京101400)

【摘要】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复合左布比卡因是否伍用舒芬太尼在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骨科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80例,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选用2%利多卡因15ml+0.5%左布比卡因20ml+舒芬太尼10μg+0.9%生理盐水稀释到40ml;B组选用2%利多卡因15ml+0.5%左布比卡因20ml+0.9%生理盐水稀释到40ml,所有患者均采用腋路法行臂从神经阻滞麻醉。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率,阻滞持续时间。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A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阻滞完善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利布合剂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延长利布合剂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效果更好。

【关键词】舒芬太尼;利多卡因;左布比卡因;臂从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170-0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术中病人意识清醒、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阻滞不全及麻醉失败时有发生,甚至需增加局麻药量或辅助镇静、镇痛药物而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舒芬太尼可增强利布合剂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达到较完善的镇痛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择期骨科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80例,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肝肾功(-),ASAI~II级,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20~65(26.34±5.64)岁,体重45~90(60.01±8.64)㎏,手术持续时间48~90(68.22±6.35)min,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用2%利多卡因15ml+0.5%左布比卡因20ml+舒芬太尼10μg+0.9%生理盐水稀释到40ml;B组选用2%利多卡因15ml+0.5%左布比卡因20ml+0.9%生理盐水稀释到40ml,每组均为40例。各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术前30min常规给予咪达唑仑0.05㎎/㎏肌肉注射。入室后常规开放健侧上肢静脉,连续监测无创血压(N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采用神经刺激阻滞仪(德国PAJUNK生产,型号:MultiStimSENSOR)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行军礼状体位,充分暴露腋窝,在腋窝触摸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强点作为穿刺标志,使用神经刺激阻滞针〔德国宝雅医疗科技集团生产,型号:001156-74(22G*50mm)〕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寻找神经。当针尖刺入皮肤后,刺激器以1Hz的频率,1mA/0.1ms的输出电流刺激神经,在腋动脉外侧寻找到肌皮(前臂屈反射)或正中神经(手腕向桡侧屈反射、示指和中指屈反射、手掌向下);在腋动脉内侧找到桡神经(手腕和/或手指伸展伴或不伴前臂伸展)或尺神经(手腕向尺侧屈反射、小指和示指屈反射、拇指内收)。确认阻滞的神经后,将刺激电流减小至0.4mA,若反射依然存在,回抽无血液后直接注入药液。每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两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术中常规面罩给氧,氧流量4L/min。

1.3监测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阻滞起效时间(开始注药至切皮无痛),阻滞完善(术中清醒,未辅以镇静、镇痛药)率,阻滞持续时间(开始注药至运动、感觉恢复如术前),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和B组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A组有31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有2例患者辅以咪达唑仑3~5mg完成手术,有2例患者辅以芬太尼0.1~0.2mg完成手术,有5例患者辅以咪达唑仑3~5mg和芬太尼0.1~0.2mg完成手术;B组有30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有2例患者辅以咪达唑仑3~5mg完成手术,有4例患者辅以芬太尼0.1~0.2mg完成手术,有4例患者辅以咪达唑仑3~5mg和芬太尼0.1~0.2mg完成手术,可能与患者精神紧张和/或刺激骨膜有关。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A组和B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皆平稳,均未观察到低血压、眩晕、寒战、惊厥或抽搐等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呼吸抑制。

3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7~10倍[1],其亲脂性是芬太尼的两倍,因此起效更快,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不良反应也小。

左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是布比卡因的左旋对映体,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较布比卡因低[2],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舒芬太尼在神经阻滞中发挥镇静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为:①舒芬太尼被周围血管吸收入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镇静镇痛效果,②舒芬太尼直接作用于外周受体,起效快并产生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复合左布比卡因伍用舒芬太尼在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中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镇静镇痛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524.

[2]王问兵.左布比卡因的药代学、药效学及其毒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4):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