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马玉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马玉梅

马玉梅

陕西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马玉梅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新课标》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明确意识,抓住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要具有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可让学生先对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展开调查,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入,抓住面积的不同表示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出“勾股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开教学。

二、新授知识要具有突破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教师的“教”、“引”、学生的“学”、“练”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工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目的地为新授作铺垫的。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可先复习从不同的角度求面积,可先回顾“乘法公式”的探索过程,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可以进行直角三角形求边练习,然后在进行“旗杆折断”问题,“梯子下滑”问题练习,由浅如深,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通过学生画、剪、拼的形式探索“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计算机等操作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来叙述问题,证明过程中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理由,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同时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知识要具有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例如在分式的运算中,可对分式的约分、通分等基础知识重点练;对确定最简公分母中的因式分解等关键步骤专项练;分式运算完整练,强化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例如解分式方程时,可以通过寻找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3.一题多解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解。例如在学生利用“等腰梯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做辅助线,力求一题多解,拓宽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在教学“四边形”时,除了利用“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四边形”的问题以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还可用方程、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等知识解决,从而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堂小结要具有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