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领导教育思想及中学生领导力提升智慧

/ 2

《论语》的领导教育思想及中学生领导力提升智慧

李术红郝大勇夏艳红卢淳杰

李术红深圳科学高中广东深圳518100;郝大勇深圳市南山区龙珠学校广东深圳518100;

夏艳红卢淳杰深圳科学高中广东深圳518100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教育思想和领导策略。我们研究挖掘其中的领导力提升智慧,对于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领导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论语》与中学生领导力培养

《论语》堪称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凝结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塑造中华民族崇高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每个中国人不仅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引领,还有温良恭俭让的修身指导。中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关键时期,他们独立意识觉醒,对自我充满好奇,开始尝试着分析和评价自我,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若能将《论语》中的自我认知、知人辨人、为人处世之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相当于给迷茫探索中的他们提供了一盏明亮的灯,指明他们前进的方向。如果将《论语》的人生哲学智慧变成他们思维的一部分,沉淀为他们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既可以让学生深切地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本源,又可以让他们找到文化的归属,找到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从而获得安全感,进而健康地成长。

二、《论语》里的领导教育思想

1.塑造君子人格

学生的领导力教育与培训必须先从自我领导力的提升开始。在《论语》的一些章句中,“君子”指的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对于普通百姓也只能通过使自己品德高尚才能晋升到“君子”行列。按照孔子的标准,君子是德行和智慧并举的知识分子。孔子注重君子人格的养成,主张个体在德行、仁义和知识涵养方面提高自身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倡导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思想在领导力上的表现就是执行力、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儒家向来主张“入世”,主张国家存亡高于个人生死。当国家和百姓处于危急,生命和仁义不可兼得时,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泰民安。还主张符合道义的事,要敢于为之,见义勇为。孔子广纳弟子,要求弟子“学而优则仕”,积极入世,通过“修身”外化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儒家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不论是对家庭、他人还是对国家都将“小家”上升到“大家”的层面上。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环境,主张因材施教,把个人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成长阶段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教育者要“授权”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或者学生根据团体的共同兴趣策划活动项目,让学生互相影响,使领导力的提升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4.学以致用的实践

孔子主张道德修养要“笃行”,在行动中体现道德修养,在实践中遵循道德标准,用行动落实道德规范。在学习方面,孔子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学习知识不能停留在语言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做事,要学以致用。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和道理的教授上,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开发多种途径,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从而锻炼自己的沟通、组织、决策、合作、执行等能力。

三、《论语》里的领导力提升智慧

1.树立领袖榜样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优秀的领袖人物,这些人成为后世研究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中华大地上可以称为“万世楷模”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不少关于他个性气质的记录和刻画,传神、立体、丰富而鲜活。“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最终成为“万世师表”,这样的人是我们应该树立的领袖榜样的最佳人选。

2.激发仁爱特质

领导力的价值追求之一是个体对团队、公众、社会、人类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他人的爱心就是仁慈关爱之心,就是《论语》中“仁者爱人”的体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哲学的最高德行标准,是各种美德融会贯通的最高境界。“仁”是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因此儒家学说又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弟子问仁的章句体现了仁的内涵的丰富,孔子具体阐释“仁”的具体表现,弟子们领悟到“仁”的具体内涵,启示我们要把“求仁”作为追求人生价值的正途,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把仁作为自己自觉的生命追求,以仁为己任。

3.加强修身自律

任何领导力的核心首先都是自我领导力。一个善于领导他人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以身作则的意识和自律自制的行动。这些正是儒家学说所主张的“君子形象”。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自己的内心,择善固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给我们指出了立志修身为君子之道。

4.学会沟通协调

沟通与协调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表现。沟通和协调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论语》中提倡中庸是最高道德,指一切言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说话做事都要掌握适当的分寸和尺度。《论语》还告诉我们,协调人际关系要“礼之用,和为贵”,但是不能一味“知和而和”,还要“以礼节之”。在人事沟通中要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对待不同意见时要“君子和而不同”,在沟通中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谦虚请教,“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树立自信互信

一个优秀的领袖人物是自立自信的。《论语》告诉我们,“君子不忧不惧”,君子通过“内省不疚”达到“不忧不惧”的境界。一个“不忧不惧”的人,可以独立天地间,可以为自己负责,可以担当重任。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6.管理规划自我

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表现在修身自律,还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孔子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再好不过的榜样。孔子说:“我十五岁志力学习,三十岁树立人生志向,四十岁人生不再困惑,五十岁知达天命,六十岁能听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却不违反规矩。”这是孔子一生的规划。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要实现的目标和追求。规划人生,走好每一步,才能收获幸福和成就。

7.促进持久学习力

孔子的一生坚守“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理念,抱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态度,保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兴趣,奉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的学习行为。好学可以帮助人修正各种弊病,实践真正的美德。保持持久的学习力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途径,领导者需要终生学习以蓄内力。

8.掌握处世哲学

《论语》提供给我们的处世哲学是忠恕之道,要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言行一致,“言忠信,行笃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要掌握言行的场合和对象,“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领导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团队精神,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老师引导中学生读《论语》、学《论语》、研究《论语》,内化《论语》的为学、修身、交友、治世等思想,用这些经典智慧指导行为,可以使中学生朝着一个对人有教养、对自己能负责、对团队善领导的优秀中学生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