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出精彩的语文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Q出精彩的语文世界

胡晓钟

一、前言

《课程标准》中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随着国家网络建设的普及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一代农村人对新事物的认同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购买了电脑,接入了宽带,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在互联网的资源海洋里畅游。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资源,扩展了师生的视野,扩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含量,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变革。

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空间,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有的还因此走上末路穷途。人们“谈网色变”,甚至采用“因噎废食”疗法,强迫学生远离电脑。

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深深扎根,即使现在学生不去上网,走上社会后还是要接触网络的,光靠“堵”是绝对不行的,“堵”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却消除不了长远的隐患。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在校期间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却控制不了节假日学生在家时接触网络。曾有智者说过:如果要想土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稻谷。唯有疏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QQ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就为我们教师控制学生在家上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许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拥有自己的QQ账号,建立自己的QQ空间,在游戏之余,还会撰写日志;每到一个新环境,他们都会组建起新QQ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合理地借助QQ聊天、QQ空间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改善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分配,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建设良好的Q式语文世界

要建设良好的Q式语文世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首先要降低身份,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知心者,获得学生的认同,然后才能进入学生的Q式世界,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扩大语文的学习外延。根据实践,良好的Q式语文世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

1.借用QQ打造语文课程资源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语文教学需要大量的知识背景和相关资料来辅助。网络资源为此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只需要百度一下,任何一篇文章、作家作品资料、相关评论,都可以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之外,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借用QQ空间打造语文课程资源库,其资源内容包括电子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多媒体课件、学件、专题学习网站等。

如电子文本的开发,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文本资源;可以借助扫描仪,将纸质的文本,扫描转化为电子文本(word文档);可以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获得电子文本;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或通过购买,获得电子版图书。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鲁迅和《朝花夕拾》资料,还可要求搜集鲁迅的生活简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资源既可以存放在个人空间中,也可以存放在群空间中共享。

再如视频、音频资源的开发,以七年级下的《黄河颂》为例,《黄河颂》既有歌曲,也有朗诵,既有视频,也有音频,可以要求学生全部下载,并保存在个人的空间中,让其他同学分享。还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黄河大合唱》的视频音频,建立链接,便于其他同学及时观看。

打造QQ空间资源库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兴趣和能力。

2.妙用QQ拓展阅读教学的外延。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语文资源,这些学习者形成了一个学习群体,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将使教师的角色真正发生转变,从“导演”变为“向导”,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设立QQ群临时讨论组,可以由教师自己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由学生根据阅读过程中生发的问题展开讨论,让语文阅读教学的处延扩展到整个生活范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注重教师、学生、文本、文本作者之间交互的情感沟通。平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课务繁重,资料短缺,以及羞涩心理,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而QQ讨论组里,学生们由于课外做足了功课,深入学习文本,又不用直接见面,克服了羞涩心理,都能够围绕文本的解读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照例是要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一书。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布置写一篇读后感,或简单地组织一下读书会活动,让几位同学发言,再作个小结,便结束了。时间短,形式单调。而利用QQ群讨论组开展活动时,许多学生表示不仅看了书,还利用网络资源观看了《城南旧事》电影,阅读了作者林海音的其他作品。他们有的针对故事内容,有的针对人物形象,有的针对小说语言,有的针对小说与作者林海音的生平,还有的甚至比较《城南旧事》与《草房子》的构思,各抒己见,可谓是思绪纷飞,妙语连连,精彩纷呈,完全不见课堂上的沉闷压抑。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QQ空间中的豆瓣阅读栏,引导学生去阅读网友们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善用QQ营造心灵家园。

QQ让每位学生都能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我。QQ聊天工具是学生与朋友之间真诚交流的平台,而QQ空间则是学生表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看法的另一个自由平台。许多学生在QQ里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顾忌自己对外面世界看法是否幼稚,无论是与朋友即时聊天,还是在QQ空间里撰写日志,都是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心迹,展现自我的风采。

写作,应该是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现。课堂作文中规中矩,要求学生们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写作,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些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谈笑风生,风趣幽默,富有生气。可一听说写作文,头就大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很生硬死板,缺少一种内在的生命。所以教师们喜欢学生在课堂作文之余,能够写些极具个性色彩的随笔。随笔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比课堂作文多了一些生气,但学生在面对面的教师面前还是比较拘束,不敢畅所欲言。而在他们的QQ空间里,教师们会发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学生已不是自己曾经熟悉的学生了,他们在日志里情真意切,个性张扬,语言丰富多彩,涉及面广,见解精辟。许多写作技巧根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够娴熟地运用。

因此,教师们要适时地将写作媒介从纸质转向电子,善用QQ空间这个平台打造心灵家园,适当允许学生将作文、随笔以空间日志的方式完成,或者将空间日志摘抄到作文本、随笔本中代替作业,让学生在抒发自己心灵的同时,能够体味到写作的真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巧用QQ推动作文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先提出本次训练要求,再进行写作技巧讲解,进而例文赏析,进行写作实践,最后教师批改讲评、学生修改。这种模式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线性的传递,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同时受时间限制,也无法一一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巧用QQ,则能够变革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变线性教学为非线性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从这次教学中获得提升。

巧用QQ开展技巧讲解。教师在进行写作技巧讲解时,可先让学生们上网查阅QQ空间资源库里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各自的理解,借助QQ即时聊天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当引导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推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巧用QQ开展例文赏析。教师在学生们已经基本理解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推出几段例文,让学生们品味分析,围绕本次写作训练的要求展开讨论。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们明确写作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并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巧用QQ开展写作实践。写作实践主要分两块,一是片段式写作训练,一是全文式写作训练。在课堂上,或在QQ上,能够即时开展的应该是片段式写作训练。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技巧,以及对例文的借鉴,进行片段写作,然后提交到QQ上供大家交流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全文式写作训练,并输入到QQ空间资源库,以供交流学习。

巧用QQ开展批改。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学生们只是看一眼评语,了解一下教师的要求。由于缺少相互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繁重的劳动换来的往往是无效。利用QQ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沟通,既能够让当事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文修改方向,又能够让其他同学利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及时修改自己作文中的同类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利用QQ空间,在学生完成写作后随时上网批改,可以翻阅学生前后的习作,可系统关注学生的写作状况,及时作出指导;还可邀请学生家长、其他学生或其他网友(这类网民最好是志同道合的同行们)通过在QQ空间日志评论的方式参与到作文批改上来,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作文批改多方参与,多方互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评语,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与老师、同学、家长及网友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也增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了解,促进写作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巧用QQ开展讲评。采用QQ讲评,是对课堂讲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等传统的讲评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网络优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学生们可以对讲评范文进行仔细阅读,通过即时浏览作者的习作,了解其习作的创作全过程,并结合QQ空间中的评论,参照自己的评价,深入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对习作者而言,通过前后创作过程和创作成果的对比,自然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从中学到修改的技巧,逐渐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鲜花,那么网络技术就是一片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在QQ交流平台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三千多年前的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但愿我们能够借助网络,带领学生,Q出一个精彩的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