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碎片化学习在康复专业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谈碎片化学习在康复专业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明瑶

周明瑶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康复教研室150010

【摘要】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内科学在现代康复专业培养过程中常常表现得低效、冗长,教学效率不高。我们分析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发现使用微课,问题引领式预习及有声化作业的方式将进入内科教学是可行的,但是也会产生注意力匮乏及思维能力下降等问题。应该注意课堂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相辅助才能在康复专业内科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康复治疗士;内科学;中职教学;碎片化学习

近年来,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潮下,“碎片化学习”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各界对于知识碎片化的现象褒贬不一。与此同时,在康复治疗士的课程系统中,内科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变得举步维艰。碎片化学习在康复内科学教学中能否提供积极的学习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注重于那些方面来减少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不良作用呢?

一、康复治疗士学生在内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特点

现代康复治疗士是负责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处方,对病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等相关治疗的临床工作者。在现代康复工作中,仍有大量康复治疗师需要的缺口,故在高职高专及中职教育中康复治疗士的合格培养十分重要。

2.学生主要学习障碍

缺乏动力,不良的学习习惯的积累,没有既定的策略去复习和记录,对学习的时间和数量压力感到恐惧和焦虑。

二、内科学科特点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具有比其他临床医学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换而言之,内科学的学习挑战的正是康复专科学生的软肋。

三、在既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生的特点常常使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收到挑战,甚至挫败,内科学的教学过程,在现代高职康复师培养过程中常常表现得不受重视,低效、冗长。总结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其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能力不高,不喜抽象的分析内容。

四、碎片化学习的优缺点

1.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1.1拥有更新信息速度快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2].

1.2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

1.3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2.碎片化学习存在的缺点

1.4.1注意力匮乏

经济学家赫伯特曾提出: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学生在适应了碎片化学习时较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课堂的学习,所以课堂教学常出现“卧倒一片”的情况。

1.4.2形成惰性阅读思维

碎片阅读,会使读者形成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常常使阅读者和学习者对所见知识全盘接受,即使知识错误或不准确也不拒绝.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1.4.3干扰弱化系统化思维能力

适应了碎片阅读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

1.4.4影响知识体系的形成

在碎片化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完整的思维系统被信息碎片割裂。

简而言之,碎片信息易于习得的,能够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但是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4]

五、如何在康复专业内科教学中合理利用碎片化学习

1.碎片化学习的使用切入点

1.1微课

微课(MicroLearning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知识点集中,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且易于检查,最适合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习惯。

1.2预习作业

明确每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及技能问题。将教材的大篇幅内容切分成块,有利于学生确定阅读的重点方向。将漫无目的的浏览变为明确目的的学习,协助学生高效的预习。

1.3作业

课后作业建群上传,部分作业摒弃既往的书写方式,经由语音方式上传,记录平时成绩,积极发表意见并且论据分明的同学,可以得到加分。这一方式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课上的教学内容,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促进学生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2.碎片化学习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鼓励质疑和批判,培养不盲从不盲信,理性科学看待知识信息的能力。

2.2鼓励朗读和发言

学者们一致认为,有声思维同反思日记、概念图等一样,既是有效的研究工具,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郭明贤、周亚东2013年发表论文提出在护理课程中使用有声思维病例讨论法可以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

2.3养成批判性阅读和评注的习惯

协助学生在预习学习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摒弃。从大量资料中有目的的选择出正确而有意义的信息。

2.4以真实案例分析为基础情境构架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体系

分析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正是不限于整套知识获得,而更集中于部分知识点的了解,正因为将知识点从整个系统中提炼出来,更容易使学习者形成知识系统时出现问题。为此,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一定需要系统化理论的引导,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使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架起自身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碎片化学习在康复内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值得利用和鼓励的。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碎片化引发了学习的碎片化,同时也注定引起了学习者随之而来的误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微课,问题引领式预习及有声化作业的方式将碎片化学习进入内科教学是可行的,也是符合教学需要的。但是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在课堂上建构学习大体框架,同时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尹涛,张磊,江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思考[J]软件导航,2016,15(6)64-66

[2]张克永.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周亚东,郭明贤.有声思维讨论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0):2166-2167

[4]张卓玉.学习:从“碎片化”到“整体化”[N].中国教师报,2012-08-15

作者简介:周明瑶,2003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硕士学位,哈尔滨市骨干教师。现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康复护理教研室讲师,具有执业医师和教师双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