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方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趣味性教学方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蒋秀霞

蒋秀霞福建省福鼎六中355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趣味教学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趣味性教学方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中学语文策略

一、前言

所谓趣味性教学方式是指采取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具有浓烈趣味性的教学思想、方法以及技术,使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浓厚氛围,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对学习有较强的积极性,进而投入热情、自主进行学习的全新教学观念。而语文课程自身特性,非常适合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语文课程在中学教学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想要更好地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通过适宜、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过,现阶段很多学校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不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即使有的学校将科学方法教育归入了语文教学中,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目前,关于趣味性教学方式的体系还有待完善,便于教师能够更加系统的将趣味性教学方式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对于趣味性教学方式的功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效发挥得不是很好。而要想将趣味性教学方式很好地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寻找可操作性强的手段,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趣味性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工作加以分析与研究,以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不过,每个学校内部都多多少少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找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与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

1.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各项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以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保障。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也更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不过,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中,为了不错过课程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几乎占用了整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缺失,很难依靠自身的阅读学习去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初中语文课程对于其他的课程教学来说,其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会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而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将实际生活和语文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将现实生活隔离于语文课堂教学之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物的能力还不足,可能没有办法很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导致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受到影响。另外,如果课堂上所讲授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体验有所出入的话,极易导致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出现认知分裂情况,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3.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很多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还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学习较为吃力,也很容易因枯燥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趣味性教学方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课前导语,引入趣味

课前有个好的课堂开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语是语文课堂开始进行的起点,课堂拥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发挥出氛围的营造、主题的引入以及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等作用。语文课前的导入方式非常多,可以采取复习方式、谈话方式、设疑方式以及讲故事方式等,教师在选取导入方法过程中,要按照课堂讲授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方式,依据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导入的方法。

案例:笔者在讲授鲁迅所写的《故乡》这篇文章的时候,开始通过教学多媒体在课程开始播放了斯琴格日乐所演唱的《故乡》这首歌曲,同时让学生谈谈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调动了学生热情之后,笔者引导性地对学生说:“就像《故乡》这首歌里面所写的,我们的内心深处,故乡的形象是多么的美好、善良与充满阳光。不过,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故乡》,在他心中故乡又会是怎样的?同时,笔者利用教学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下面的两张图画,其一是《故乡》这篇文章里面第12段初始描述的画面:蓝天、圆月、海滩、沙地、西瓜田。而接下来的一张图画则是在《故乡》这篇文章中第2段描述的画面:苍黄的天空、破落的村庄、死寂的环境。”接着引出“同样的故乡作者怎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画面描述,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景色描写差异如此的大”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上述的问题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对于故乡景色描写的变化而分析文章。

2.生活化教学,启迪趣味

如果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会很大程度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合适的生活实例,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让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和现实生活互相印证,就能够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同时给学生安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感受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自身通过生活体验去感悟、理解课堂知识。

案例:笔者在对《背影》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父亲的背影”活动,让班级上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眼中印象最深刻的父亲背影的回忆与讲述,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讨论自己从父亲身上学习到的责任与勇气,营造了充满趣味与爱心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热情高涨地讲诉父亲与众不同的背影时候,笔者对学生说:父亲在任何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为我们做出很多值得纪念与感恩的回忆,请学生们完成一篇父亲在生活中所做过的、最能展现父爱与责任的文章。这样课程教学就很好地把课堂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讨论也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掌握文章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与自身的责任心。

3.借助多媒体,唤醒趣味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内容很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与积极性。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融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以及动画效果,这样更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更有积极性与自主性。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单单能够更有效地讲解课堂知识,更是结合了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通过一些动画或者影像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还能够满足中学生的探究心理意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爽浅谈在初中语文中如何进行趣味教学[J].科技视界,2015,(14)。

[2]李润超如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3]柴瑜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4]张喜鸽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