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理解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理解与应用

孙娜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孙娜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提出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体现了我们对高中化学教育认识的发展和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为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准确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进一步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

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立足于化学教材,高度整合和利用教材内容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对化学教学有效性影响非常大,教师必须予以重视。新形势下,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切忌过分依赖化学教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选择学生感兴趣内容,以此作为实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充分整合化学教材内容,创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本课时的具体知识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前沿的化学科研成果、与本章节知识有关的化学家门的真实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如,在学习“铝单质的性质”章节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如,易拉罐等。旨在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物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身边处处是化学的理念。再如,在正式上课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我国铝制餐具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使用铝制品的注意事项:铝制品不宜与酸性、碱性物质长时间存放在一起,铝制餐具不能用于蒸煮食物等等。旨在激发学生对研究铝制品的性质,从而主动去探究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创设良好的、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境,旨在利用这些教学情境来让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在我国经济发展、环保事业、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动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主动观察、关心人类发展、关心科技发展,从而组织学生去梳理和拓展化学教材中与人类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如,氨气容易液化,因此用来做制冷剂;硅是半导体,可做太阳能电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放在一起能生成氧气;氧化铁能用作红色涂料;氢氧化铝由于能与盐酸产生反应,医学生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患者等等。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就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高度重视化学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始终围绕化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出题。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这些考点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发挥了导向作用,无疑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核心。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构建知识体系,建立模型,利用模型来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当鼓励学生自行研究相关物质性质时,借机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来站在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在分析物质所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变化与平衡思想。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有效性。

四.积极组织开展化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改变了传统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高考化学侧重于考查化学探究内容、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中,有针对化学实验的,也有针对理论知识的。在考查化学实验这方面,主要涉及仪器的操作使用、化学实验原理、化学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等内容。在考查理论知识这方面,多是提供相关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素材来回答相关问题。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卷的选材,不难发现这些选材多是教材上实验的改进或者组合、某个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与工业流程背景高度结合起来。这些素材综合程度非常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能直接检测出学生的思想是否与21世纪化学核心素养保持高度一致。这些考试内容、考查方式都在告诫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教材中某一化学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探究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再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教师予以评价,对不正确的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章节知识点时,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探究实验必须立足于化学课本,充分结合课本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活动内容。在传授给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前提让,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己梳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际现象以及相关的结论。其次,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可尝试改进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挖掘实验原理等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在化学学科知识当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挖掘。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