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非语言交流的差异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3

中外非语言交流的差异性

郭江虹

广东省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肇庆525600

摘要:中西方人们在体态语、服饰语、界域语、花卉语等非自然语言方面的差异性,体现了语言跨文化性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世界交流越来越密切,讲究中西方文化接轨的今天,掌握这个特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人际交往取得成功。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差异性文化跨文化交际TheDifferencesinparalanguagesBetweentheEastandtheWestern

GuoJianghong

Abstract:ThedifferencesinparalanguagesbetweentheEastandtheWestshowstheinterculturalfeatures.Thereasonforthesedifferencesisthedifferencesbetweencultures.Ithelpstoimproveourabilitiesofobservationandpresentationwhenweareawareofthesefeaturesinthisworldwithmoreandmoreinternationalinteractions.

Keywords:ParalanguageDifferenceCultur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29-03

我们一般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称为自然语言,把体态语等无声的伴随语言称为非自然语言。在多数情况下,非自然语言是在口头语的运用中产生的,而且常常是无意识流露出来的。人们运用非自然语言的时间比口头语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面部表情是体态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罗曼·罗兰的话适合于对整个非自然语言的评价。非自然语言的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人们可以在学校里学习语言、语法,但学会非语言交流比较困难,非语言交流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锻炼提高的,用某种特定的手势、眼神、动作或借助一定的外物等辅助交流工具表达特定信息的能力。非语言交流具有跨国、跨文化的传播功能,亦深受文化、亚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如果忽略它的差异性,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体态语方面的差异

能够传达信息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运动及姿态就是体态语言,它是口才与交际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研究发现,在交际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有55%的信号是由体态语言表达的。在我国,用头部和面部表情传达同意、赞许、否定、喜、怒、哀、乐等;用手和臂指示、数数、道别以及示意别人过来等等。有的体态语在世界各地大部分地方表达意义都是一样的,例如微笑;而绝大部分体态语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1.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论那个国家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目光交流,但是目光的交流含义又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中国人认为紧盯着对方的目光会令人不安;在美国,谈话时的目光接触表示自信、诚恳,但要注意的是,男人之间的长时间凝视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英国男人交往直视对方的眼睛体现绅士风度;在南美,直接的注视则表示信任;阿拉伯人在倾听尊长或宾朋谈话时,两眼总要直勾勾地注视着对方,以示敬重;法国人在公共场合凝视陌生女性见惯不怪,那是欣赏对方的美丽;日本人、韩国人认为长时间看着别人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是性欲暗示。

1.2动作。动作的交流有很多,其中以头部动作和手势较为明显。就手势来说,南欧地区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繁且夸张;中西欧地区的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次之;而北欧各国则又次之。

在中国,对别人表示赞许是会竖起大拇指。在欧美很多国家的公路旁看到这样的手势就知道此人要求坐顺风车。而在希腊,使用此手势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它被认为带有侮辱性。

美国人的大拇指向下表示“差、糟糕”,我们中国人则用小手指表达同样的意思,而在日本,小手指是“情人”的说法。

Ok手势(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在英美等地方都表示“成”、“已经准备好”、“没问题”、“没事”、“可以”等意思,在法国则表示“没有”或者“零”,在日本表示“懂了”,在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印尼表示“不成功”,在巴西常用以指责别人作风不正,在葡萄牙人眼里,这个手势表示你要和他妻子上床。

中国人表示“不知道”、“爱莫能助”是摇头、摆手,英美人则将头往旁边一侧,耸肩,手臂弯曲,掌心向上自然摊开,令人惊奇的是,在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摇头反而表示“是”的意思。

1.3接触。身体的接触同样传递着无数的信息,受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对身体接触的习惯不同,不恰当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认为是冒犯。

1.3.1握手。握手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常见的礼仪习惯。在中国,见面握手,道别握手,甚至谈话中途因为见解高度一致也握手表示关系进一步拉近。德国人做客时只在进门的时候握一次手;美国人握手热情有力,特别是男人之间的握手;韩国人是见面先合手然后再握手;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俄罗斯人则认为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是不吉利的;巴基斯坦的女性是不会同男性客人握手或拥抱的,只是通过微笑、鞠躬、问好表示欢迎,男性客人不能主动与女性握手,即使是长者或上司也不行;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手,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是“政治家的握手”,他们试图向对方传达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

1.3.2亲吻与拥抱。亚洲人见面很少拥抱和亲吻,家庭成员之间也很少。在许多欧美国家,拥抱与亲吻,是常见的礼节。有的地方在握手或亲吻之后为了表示热情,会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可是同巴基斯坦人交往时,这是禁忌。

1.3.3其他部位接触。如同握手、亲吻和拥抱一样,在交际活动中,不同国家、民族人们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也有讲究。

中国人“爱面子”,脸是不可侵犯的,如果男士伸手触摸了女士的脸,那是非常轻佻的表示;男人也认为被“抽耳光”是极没面子的事,所以,即使是女朋友,也要避免在生气的时候打男朋友的脸,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

佛教中上师用右手给弟子摸顶是给弟子加持的一种方式,据说有修行的人给信众摸顶可以治病救人,普渡众生;而同样是佛教之国,泰国人“重头轻脚”,头是灵魂所在,是不能随便触摸的,即使孩子的头也不能摸,坐在地上的也忌别人拿东西从头顶经过,他们认为用手打小孩的头小孩会生病;中国人见到可爱的孩子往往会以抚摸头部和拉手搂抱来表示亲热,其父母也格外高兴;而美国的妈妈却认为这种是无礼的做法。

1.4姿态。在人们的交流活动中,站、走、坐、蹲表现出来的姿态,传递着一种无声的信息,也有一定的文化区域性。西方女性走路比东方女性路腰板更加挺直,步伐更大;日本女性和人交流频频微笑鞠躬;美国人动作随意、洒脱;英国人动作保守,有板有眼;德国人彬彬有礼,注重规范。在泰国,入座时忌翘二郎腿,不能让别人看见脚底,不能用脚指向人或物。西方人甚至现代的中国人,男女在公共场所亲热拉手、搭肩是很平常的,而在泰国,这是禁忌。

2.服饰语方面的差异

服饰不仅有遮挡身体部位,保护身体的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和标志作用。不同衣料的质地、色彩、裁剪、款式和装饰点缀,显示出不同的体态美、仪容感和地域特点,也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红色对于中国人讲,是一种吉祥的色彩,婚礼上,新娘习惯穿上红色的礼服。而在西方,白色是一种纯洁、高雅的色彩,所以,新娘都会穿上洁白的婚纱。美国人平时衣着随便,甚至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正式场合衣冠楚楚,上班有职业装,参加聚会有晚礼服;英国人非常注意服装的美观得体,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笔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很有讲究,到英国洽谈贸易时,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有纹领带是军队和学生的装束;在南美谈生意不宜穿浅色服装;比利时人着装很讲究,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西班牙、匈牙利、芬兰人的西装式样保守;西班牙妇女外出不戴耳环就像没穿衣服一样受到嘲笑;希腊的中老年人外出特别注意打扮,老太太往往披红挂绿,颜色鲜艳抢眼;泰国衣服一定要熨烫,正式场合和庄重的仪式,男士均穿西装,妇女穿裙装,忌穿长裤。

各个国家的传统服饰各有特点,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阿拉伯的头巾罩袍、印度男士的包头巾女士的丽莎等等,都向世界表示着代表本国传统文化。我国某厂一种出口到埃及的女鞋,因为鞋底的防滑图案与阿拉伯文的“真主”相似,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抵制。

3.花卉语方面的差异

在现代生活中,鲜花礼仪风行全世界。可是,鲜花寄语特别讲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鲜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是上海城市的标志,在对外交往中,象征上海的城市风貌,美好而高雅,纯洁而富有生机。当上海把含苞欲放、晶莹剔透的白玉兰作为礼物送给澳门人民,作为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念时,其象征意义非常大。一般来说,鲜花以品种、颜色和数量来表意。

百合花:百合花在中国象征“百年好合”,是婚礼用花;在法国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更是深受喜爱;但是在英国则意味着死亡,

菊花:中国人喜爱菊花,因为它有傲骨,高风亮节,喜欢用它来做摆设,非洲菊还是婚礼用花。德国人和荷兰人也偏爱菊花,到朋友家做客,送菊花会受到欢迎;日本是鲜花消费大国,中国出口日本的菊花赚了不少外汇,日本皇室家徽就是菊花,葬礼必有菊花,但是菊花不用来送礼,也不用来作室内装饰;在法国,菊花也是葬礼用花,切忌送人;比利时、西班牙、墨西哥人同样不喜欢菊花,认为它是不吉祥的象征;意大利人和许多拉丁美洲人将菊花视为“妖花”,他们忌用菊花装饰房间,忌以菊花为礼。

荷花:中国人认为“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泰国同样得到喜爱,可是,在日本却表示死亡,在印度是祭祀之花。

茉莉花:茉莉花香气诱人,深受菲律宾和泰国人喜爱,泰国人通常在客人脖子上挂一个美丽的茉莉花环以示欢迎;可是,茉莉与中文“没利”谐音,不宜送给做生意的人,尤其是广东商人更加讲究。

郁金香:在中国,郁金香是爱的表白,也是婚礼常用花;荷兰人特别珍爱郁金香,并将其视作富贵吉祥的象征;在德国,它是无情之花。

带根花(包括盆栽花):在中国,送一些带根的花或者盆栽花,朋友会很高兴地带回去精心种养,可是日语的“根”与“困”谐音,有一睡不起之意,所以探病时忌送带根的花。

黄色的花:黄色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在现代,黄色的花也比较受人欢迎,如黄菊花。但是,很多西方国家情况恰恰相反,法国人认为黄色花象征着不忠诚;在俄罗斯送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着绝交;巴西人视黄色为凶丧之色,忌讳黄色鲜花;在英国,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送黄色的香石竹意味着轻视对方;埃及人也忌送黄色花。

4.界域语方面的差异

“界域语是交际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潘玉钰《公关语言艺术》)也称个人空间、人际距离、空间范围圈等。它在传播信息上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位置界域和界域距离两个方面。

在中国,我们对于公共汽车、火车、电梯以及大型集会上人挤人的场面见惯不怪,而这是很多西方文化的人所不能容忍的。西方人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比东方人要强烈的多,个人交往要求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保护“隐私”。这种空间要求的东西方区别,同样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在欧美,老板总是在远离员工的办公室独立办公,以减少与员工的个人接触;而日本老板位置通常在员工同一办公室的最后,以增加与员工的交流机会。

空间距离不仅暗示着人与人距离的远近,而且包含有尊严与威严的意义。试想一下,如果法庭的法官、教堂的牧师、会场的领导都走到听众当中去,将会是什么样的感觉?那空间和台阶不仅是距离的标尺,也是尊严和威严的表示。由于教育传统的影响,中国的教师往往站在高一层次的讲台上,显示出师道尊严;在西方国家,教师喜欢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围坐成一圈,平等地讨论问题。在中国,面南而坐往往是尊者;宴会上,朝门是上位;国际上,椭圆桌子头的位置坐的是最高领导;在泰国,长辈在座,晚辈必须坐在地下,或者蹲跪,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否则视为对长辈的不敬。

5.数字语方面的差异

对数字语吉利与忌讳的理解,几乎在各国都有特定的内容。欲使社交顺利进行,需对其形虽抽象,但内容却甚丰富有趣的数字语作一番研究。

我国汉族历来用数字象征成双、吉利,但对奇数“5”和“9”却又青睐,因为“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完全”、“圆满”的意思;“9”是过去皇室专用数字,所有事物能用“9”表达的都有“9”,“9”后来演变成至高无上的意思,如“重霄九”、“九重天”;而“9”的倍数则成了它的对立面,如“十八层地狱”等。广东和港澳特特别重视数字的谐音,如“18”(实发),“168”(一路发)等。例如大陆喜庆活动送花要送双数,意即“好事成双”,但要避免“4”,在丧葬仪式上送花则要送单数,以免“祸不单行”;香港数字上也忌“4”,而以“8、6、9”为最好;欧美人忌“13”;日本人忌“4”,“6”,“9”几个数字,因为它们的发音分别近似“死”、“无赖”和“苦”,都是不吉利的,“13”也是不受欢迎的数字;在俄罗斯,送给朋友的花应为单数,双数一般用于吊唁亡者,但他们也忌讳“13”,认为这个数字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7”是他们最喜欢的数字,意味着幸运和成功。

总之,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非语言交流传递了大部分的信息,它具有较强的区域文化限定性。如果不了解或忽略对方的非语言信息,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外非语言的差异性。参考文献

[1]陈静和.《礼仪与服务艺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版

[2]阮兴树等.《公共关系语言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石定乐.《商务跨文化交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2

[4]杨丽杰.《世纪商务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