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转化学困生的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耐心是转化学困生的保障

唐宏

唐宏甘肃省张掖市山丹马场总场中学734104

摘要:学困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作为教师需要多途径了解学困生,平等、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关爱和帮助学困生,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理解关爱帮助

学困生在每所学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各持己见。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关键在摸准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用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生活在敌视和讥讽中,他会好斗和捣蛋;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会钟爱他人、积极向上。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后进生一些理解和支持,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和温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一、多一些了解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且绝大部分都是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所致。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由于在学习上经常处于低成就,使得他们没有自信心,内心深处很自卑,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教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如果教师用一种方式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那么,教师在成就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扼杀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才能。我们的教育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只有了解掌握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使其转化,还会激化对立情绪,因此,了解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二、多一些宽容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能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脆弱又敏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成就一个学生的一生,也可能极大地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现阶段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都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达不到这个期望值,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更多的是责备和埋怨,在这方面学困生承受的压力更大。我们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要尊重学困生,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激励学困生奋发向上,设身处地地为学困生着想,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们的错误,明白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宽容心,以理解的思维去处理每一件事,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其上进心。教师的宽容会使孩子的眼里没有自卑、没有恐慌、没有失望,宽容对待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一些鼓励

人人都有缺点,而学困生的缺点相对多一些,但也不是没有优点。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其优点,增加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困生一点时间,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促使学困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学习,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定要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要多引导,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一个学生即使有许多缺点,也总会有一项优点值得称赞,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多加鼓励,不能因为缺点多而否定了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获得展现才华的机会。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教师的爱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与热情,只有我们从实际出发,给学困生适宜的条件,学困生一定会转化。

四、多一些帮助

学困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做长期工作的准备。首先,教师应针对学困生的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定目标,做到起点低而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只有把终点放在学困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让他们尝试“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甜头,才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欲望,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一次次的达标,一次次的获胜,就会感到层层有进步、步步有提高,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对学困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其次,教师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符合该生特点的学习计划。最后,要给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学困生就像种在同一个园子里的花,有的鲜艳一些,有的暗淡一点,有的胆怯一些,而有的大方一些。虽然他们都是园丁同时播下去的种子,但毕竟是不同的种子。因此,对生性懒惰的学生,教师要加紧督促;对接受迟缓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对自我表现欲强、一表扬就骄傲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我们的教育才显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并区别对待,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也才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