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能力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3

儿童语言能力培养初探

◆杨通国

◆杨通国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中心学校663300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从事的是西部小学教育工作,每天面对着孩子的成长,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孩子能力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而语言能力却是基础性的。我对培养儿童语言方面作了一些探究,深刻体会到了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每个人从出生到入学前的语言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口齿伶俐,有的则吞吞吐吐、不知所云。针对目前在打工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孩子由于远离父母,家中老人因家务无暇照料,变得自闭、不善言谈……有的只会盯着电视发呆、痴笑。虽然这些问题在有的地方不够突出,但我们还是要注意。针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家长、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说的孩子的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口语能力)。口语常以方言进行交流;而在教学工作中,主要是以普通话进行对话、交流。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我们首先要对儿童语言的形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一、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心理外现过程

儿童的语言,发展起步较早。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1.“胎儿”阶段(新生儿前期)。

日本的一些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对未出生的孩子进行“胎教”,目的是通过语言(讲故事)、听音乐(音乐是艺术化的语言)等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中枢,使他的大脑得到很好的发展。

2.婴幼儿阶段(0~6岁)。

自从孩子一出生,就不断地受到各种声音(主要是语言)的影响,渐渐地他就熟悉了母亲及其他亲人的声音。尽管新生婴儿开始并不懂语言,但是父母还是要尽量多跟他说话,主要是锻炼其注意力和听力,为他的语言发展做好准备。因为很小的孩子也会通过声音、面部表情、眼神等做到心领神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让孩子听各种话,可以培养他的思维,建立相应的符号系统,如在给婴儿洗脸时对他说“洗脸”、在给他吃东西时说“吃”、在抱他时说“抱”等。

3.学龄儿童阶段(7~12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大都进入了校园,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此阶段,父母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脱离(有的甚至一生都将对子女产生良好的影响,比如带有激励性的语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语言发展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儿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培养儿童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尊重儿童学习心理,增强语言交流信心

几年来,我一直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训练,我深有感触。生活中,人们的交流还普遍地使用着方言,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和外来人员的增多,普通话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作为一种常用的语言交流形式。但是生活环境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土地”,语言训练要因地制宜。

学生用普通话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说得不规范是较普遍的。不要一发现学生说不规范就笑话他,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信心,造成学生不愿意讲话、平时干脆不用普通话交流的心理。在学习中,对那些内容讲得完整、规范,普通话也很标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特别是第一次开口说汉语的民族学生,要进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一次尝试获得了成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好评,将使他勇气倍增、信心百倍。可见,获得自信,既使孩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是孩子乐于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发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知识探讨与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你必须给学生能轻松表达的环境和氛围,让他有敢说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他“能说”的条件;其次就是培养说的习惯,让他把话说清楚、道明白、讲完整。

三、加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力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说话与写话是语言表达的两种形式。《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明确提出: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并且每个学段都针对“口语交际”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

学生的“听”是说的起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懂老师的要求;其次,要让学生专注地听老师或他人讲话,做到认真地听(既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又是学习的途径)。“听”也是一种学习,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包括说话的方法、技巧等。“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听”促“说”,以“说”验“读”,以“写”来检查学生的语言运用。具体做法是:

1.加强语音教学,打好发音基础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是学习字词和阅读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熟练地读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音,要求做到发音准确、规范;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规律,并学会查字典。

2.加强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健康发展

字词是语言的“细胞”。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读出每个字词的音,让学生准确理解字词的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规律理解和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如在教学“河、湖、海、洋”这一组形声字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组字的特点,并说说有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白大多数带有“氵”的汉字,字义都与水有关。也可以举出一些偏旁并不表示字义的字让学生去比较记忆、理解。比如同音字“汉”与“汗”的区别,让学生明白“汗”是形声字,而“汉”不是形声字。

加强字词教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一些象形字常用的画图记忆法和“猜谜记字法”:教“日”字,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看时圆,写时方”(打一字),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还有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教师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鼓励学生说记忆方法和学习字词的技巧,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亲身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训练,要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阐释上,要求“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对此,《标准》还强调课外阅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规定了不等的阅读量。对“课外”指导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谈收获、谈方法、谈疑点和交流读书笔记等。通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阅读感受的多样性,提倡学生阅读方式的自主性,重视文章关键词句的阅读教学,重视文中插图的应用,重视学生读说训练,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拓展了学生的语言。

4.加强诗歌的诵读感悟,是发展口语的好手段

中国诗歌,是祖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诗歌语言简练、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对诗中语言进行比较、琢磨、推敲、品析、吟诵,体味古人用词造句的精妙,对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强诗歌鉴赏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的特点,那些写景状物的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只要稍加想象,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或写出一些意境很美的片段。

5.加强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不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交往。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是口语,而口语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交流效率的高低。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揣摩,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上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

四、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缺乏学前教育机构,很多儿童到了6~7岁就直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民族地区的儿童更是如此。这种状况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家长都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

在家里,家长要坚持使用汉语与孩子交谈(这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讲尤其重要),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采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另外,家长在生活中经常实时使用成语与孩子交谈,会让孩子准确掌握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很大。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给学生积极的语言熏陶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者,语言文字的使用必须准确、规范,努力做到经常使用普通话,让语言生动、有趣。语言的运用,说是基础,写是发展、创新。要想让学生会写作,首先必须让他会“说话”。因此,在平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好不好,不一定跟他的文化水平有关,但必定跟他的语言水平有关。现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也曾说他的文化其实并不高,至于是谦虚与否暂且不论,但是他很会说话,这一点大家是不能否认的。所以说,一个人的语言发展关系到他将来的生活。只要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他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就打好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云南教育》.2005年,第7、8、12期。

[3]《班主任》.2003年,第10期。

[4]简启贤主编《现代汉语》.云南大学出版社。

[5]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