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探究

牛倩

牛倩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大保当第一幼儿园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手部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对操作性活动十分感兴趣。区域活动的开展就能够充分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操作探究的需求,不仅是对幼儿展开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更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和价值。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尽量成为一个认真的观察者,并针对幼儿的实际需求,急其之所急,想其之所想。遵循趣味性、有效性、操作性以及层次性的原则,在幼儿的活动区域内科学的投放活动材料,并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区域活动当中,以此促使区域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进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智力均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前言:对于区域活动而言,即幼儿教师针对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性的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为其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并借助活动素材认知事物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其不仅需要良好的活动环境与教师正确的引导,同时更需要适当的活动材料。而活动材料不仅是确保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更是教师对幼儿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媒介,其涵盖着一定的教育意义。科学有效的投放活动材料,能够有效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投放活动材料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和智慧,并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将材料投放和环境创建相结合,且尽量将区域留给孩子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投放活动材料和主题环境的创建原本是相互分开进行的。墙面的布置作为主题环境的创建,桌面的玩具则作为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1]。但经过不断实践可以发现,桌面上活动材料投放固然重要,但如果将班级墙面的设置当作纯粹的环境布置,就会失去其有效性,环境再美,幼儿也只是一时新鲜而已,幼儿只能看不能摸,且长此以往就会被幼儿忘记。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其思维和行为并不是由于某个原因而终止活跃,尤其对于3到6岁的幼儿而言,他们更喜欢通过触摸的方式接触身边一切的物体。针对幼儿的这些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活动主题适当投放区域材料,且充分结合班级的环境创设,借助幼儿能够触手可得的四面墙壁,并以幼儿的视线作为标准,规划各区角需要投放的操作材料,并确保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美观性。

例如,在班级阅读区域的"认读"板块中,教师可以借助衣挂进行制作,这样不但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更加取放自如,幼儿可以针对图像内容选择适当的动词填补;在班级科学区域的"找规律"板块中,教师可以设置三幅不同的图画,即人物、水果以及昆虫,还有一些卡片放置在旁边的小盒子中,幼儿可以根据卡片的不同分类,分别粘贴在相应图案的下面。将材料投放与主题环境的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更加丰富,同时更将活动空间充分的留给了孩子,让班级成为孩子的乐园,使其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感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

二、尽量在生活中选择区域材料,做到物品的废旧利用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环境开展环保教育。所以,在结合主题创建区域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当中能够利用的一切素材,如纸箱盒、饮料瓶、纸卷筒等一些废弃物品,就连家中被拆卸下来的衣架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价值。在美术活动区域中,"衣架"就被利用在编制架和创意架子当中,且这两个材料最大的特点即轻便、方便取放,且能够有效节省幼儿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在角色扮演区域中,"架子"就被制作成了多种道具,如冰淇淋、关东煮等,就连"美食天地"中的小桌子都是利用"架子"拼搭而成的,其同样形象、轻便。

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常常比较困惑,不知到哪里寻找素材,更不知道利用哪些素材制作活动材料。其是,这些素材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并善于利用,尤其是一些生活当中的废弃物品,通过对其进行改良就能够重新发挥出一定的价值。这不仅响应了幼儿教育刚要中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许多物品都能够被再次创新、再次利用,并再次发挥出巨大的价值。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且积极创新的良好习惯[2]。

三、充分借助网络资源,积极改革、创新

根据教育主题创建区域环境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幼儿教师几乎利用了所用能够利用的资源。因此,每当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都会不知应该从哪着手进行。教师通常也都会在网络中查找,这种办法确实可行,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查找网络,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启发。比如,阅读区域中的"认读"板块、美术区域中的"服装创意"与"编织"板块、科学区域当中的"生肖"板块等,教师都是借助网络资源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与改革。其中,生肖板块原本是以生肖与数字的对应为主,后来改变成为生肖与汉字的对应;服装创意原本是变形小人的图样,后来则改变成为能够让幼儿欣赏服饰美的同时展开创新。

但应该注意的是,网络上的所有资源都只供教师借鉴与参考,切勿完全模仿,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潜能,尽量将他人的东西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相信经过巧妙应用而制作出来的活动材料,必定会远远超越网络上所提供的东西,进而更加得到幼儿的喜爱。

四、让非主流和主流并进,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美

在幼儿园的美术区域当中,教师创设的材料通常围绕着绘画、剪纸与粘贴等内容,且看似材料比较多,但实际上并没有过于丰富的内容。美术区域是最能够使幼儿发掘美并展现美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根据班级中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其设置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活动材料。在服饰创意当中,非主流小人的画面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看上去似人非人且又十分怪异的画面中,幼儿能够看出不同图案,也可以把颜色不同的纸团贴在上面,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审美进行创造;在美丽的格子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的格子模板以及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纸卡,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发展水平让其进行粘贴。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的是小格子的模板,且能够在粘贴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排列顺序,看上去也十分有规律;而能力较弱的幼儿选择的是大格子的模板,且粘贴比较随意。美丽的格子主要展现的就是一种规律美,在具体操作当中,幼儿必须要在排列颜色时做到细致、认真;服饰创意中小人的线条可以随意创作,无需固守一定规则。两种材料同样都在美术区域当中,风格却截然不用。让非主流和主流并进,使幼儿能够跟随时代的审美,同样是绘画、剪纸与粘贴,却使幼儿体验了不同的风格美[3]。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区域活动的开展,同时更要注重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以此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探究操作的实际需求。将材料投放和环境创建相结合,且尽量将区域留给孩子;尽量在生活中选择区域材料,做到物品的废旧利用;充分借助网络资源,积极改革、创新;让非主流和主流并进,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美。以此有效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区域活动当中,进而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晓韵.让材料成为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驱动力--谈幼儿园大班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动态性投放策略[J].才智,2018(13):94.

[2]张依.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才智,2017(12):58.

[3]张冲.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6(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