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中带“柔”——体育教学中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3

“刚”中带“柔”——体育教学中的艺术

缑文杰

缑文杰(西安高新第三小学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众所周知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四肢发达,强壮健美,体魄健壮的教师,因此凡是细腻、爱心、关怀等等词语好像与体育无关,但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后,我认识到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重要性。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加以情,付出爱,学生回报给我们的也应该是上千上万倍的信任与崇拜…

【关键词】体育教学;艺术;公平;尊重;个性;才华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正式上岗那天,给第一位顾客理发后,顾客嫌头发留得太长,徒弟涨红脸不知如何应答,师傅忙上前解释道:“发长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你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发后,顾客嫌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师傅又上前解释道:“头发短使你显得精神。”顾客听罢欣喜而去。在给第三位顾客理发时,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详细询问了顾客的要求,然而理完头发后,顾客却嫌时间太长,徒弟再次陷入窘境,此时师傅又上前解围:“为‘首脑’多花点时间是很必要的。”顾客听罢满意而去。

读着这个故事,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徒弟,我该怎样去回答那三位顾客呢?沉默不语地搪塞过去,也许顾客会恼羞成怒;坦然地说明自己是“新手上路”,也许会让顾客失去对我的信任;直言以对或是恶言相加,更会惹恼原本就心怀不满的顾客。而在这则故事中,师傅的回答却机智而巧妙,富有智慧和艺术。师傅的这一番简洁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任何事物或是现象都有两面性,有时候换一种心情或是改变一种视角去观察,也许会看到另一种风景。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体育教学,众所周知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四肢发达,强壮健美,体魄健壮的教师,因此凡是细腻、爱心、关怀等等词语好像与体育无关,但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后,我认识到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重要性。思想纯洁、感情真挚,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依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了所期望得到的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重视和理解的时候,往往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快乐。同时,学生会很听从老师,乐于跟老师学习。我想,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加以情,付出爱,学生回报给我们的也应该是上千上万倍的信任与崇拜。如果将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与爱在教学中表现出来,认为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体现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上跳绳课,在我进行了讲解、示范、辅助练习之后,就让小朋友们自己练。已会跳的小朋友可高兴了,有的争先恐后地要我看他们表演,有的同学之间互相比试着,有的在自我尝试着,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男孩(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学生),一个人呆呆地拿着绳子傻傻地站着,当时我很气愤,走过去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跳,是不是会跳了?”周围的小朋友哈哈地笑起来,大家都知道他根本不会跳。他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我的“强逼”之下,他终于拿起了绳子,开始跳了起来。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全班同学依次跳给我看,可是跳到刘刚同学的时候,他竟然连最基本的动作要领都没有掌握,而且态度极不认真,我真想好好的训斥他一番,可是再冷静地想一想,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像这样的同学没少被批评,我想在平时的语文、数学课上,他们也应该是老师“关注”的对象,批评对他来说,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还不如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也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一改以前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上体育课,是吗?”他见我没有批评的意思,微微的点了点头。“那你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呢?”我接着问道。不等他回答,旁边的同学开始插话了:“他溜溜球玩的不错!”“真是这样吗?你愿不愿意给大家表演?”我顺着同学的插话说道。这时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已经将溜溜球送到了他的手上。我鼓励全班同学为他加油,在一片加油和呐喊声中,他做出了几个动作,虽然动作并不是很舒畅,但是此刻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坚信这是他笑得最开心的一节体育课。随后,我请班级的体育委员做指导老师,他学得十分投入,跟着体育委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没有丝毫的懈怠,我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跳绳。

当体育委员向我和全班学生宣布这一“喜讯”时,操场上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也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当我看到孩子不足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对策,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体会到了“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深刻内涵。同一件事,换个角度去看时,得出的结论或许就会有所变化。换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学生,你会发现我们眼中的“差生”其实有很多地方在“闪光”;换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学生,你会发现另外一片灿烂的天空。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我们眼中就没有“后进生”。

体现二:转变观念,师生互动。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人——人”关系上认识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外在与学生转向和情境共存,要放弃对制度权威和知识权威的持守,对教学计划的持守,这时,教师就不是在履行职业,而成为一个享乐者,实现自己的价值。

思想处于幼稚、不成熟状态,自尊心比较强的小学生们,非常重视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更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而且在他们眼里,能记住自己名字的老师一定是关心、在乎自己的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每次带新班级,我首先做的就是记住学生名字这件事。后来,有一位比较文静的女生告诉我,我是第一位记住她名字的体育老师,她很感动,喜欢上我的体育课。这位学生的话,更坚定了我用自己的爱心培育学生爱心的信念。只要老师哪怕在点滴之间真诚地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并把对老师的爱移情到所教的学科上,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这也是我们为师者所“期待的效果”吧。在充满爱心的课堂里,何愁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还有一次上篮球课,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名男生抱着篮球站在一边不和同学一起投篮练习,当同学示意他一起练习时,他突然跑着把球砸向篮板,同时球反弹出很远,看着别的同学跑去拣球,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他连续三次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我过去把他叫到一边,用球把篮板砸的啪啪响,这是你的“创新投篮”吗?连续几次这样的动作把球砸进去了吗?同学们都这样“投篮”的话,篮板和篮球都会“受伤”的,你说这样做对吗?他低着头,脸憋的通红,吞吐着说不对。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练习反而那样做,他没有回答我,最后向我保证不会有下次。三天后的篮球课,我又发现了他用篮球砸篮板。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继续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下课后到办公室找我。”下课后,他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你的保证失效了,能告诉我原因吗?”我问道。他还是没有说出原因,反而坚定地说:“老师,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我拍了拍他肩膀说:“老师希望这次真的是你最后一次。”大约过了半个多月,课堂中他又出现了两次用篮球故意狠砸篮板的行为。那次谈话他向我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他喜欢篮球,爸爸也经常教他打篮球锻炼身体,但喜欢篮球运动的他在每次打球的时候抢不到球,感觉老师、同学们从不在乎他,久而久之,他就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在篮球活动中,他一旦拿到球,就抱着球自己练习,不给其他的同学。别的同学向他要球的时候,他就会摔球或用球砸篮板进行发泄自己的反感,看到别的同学去拣球,他心里会感到很高兴。他也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篮球是他的运动兴趣,在课堂中得不到心理满足和兴趣成功体验,时间长了,就表现出运动行为上的偏激。心病还需心药医。我在他好朋友那里了解到,篮球的原地“花样按拍球”是他的得意动作。在篮球课教学快要结束的一节课上,我特意让他把那个动作给全班同学作了展示,这件事后,他变了,变得主动和同学合作了,关心集体了,再也看不到他摔球了,在活动中,他会主动地向同学介绍自己打篮球的经验体会,有球跑了,他会把手里的球传给同学主动去拣球……

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学生这种敌视性、偏激的发泄行为,若不用爱心去对待,不给他一定自省、改正时间,不去了解,师生间没有和谐的情感,而是当头苛责、甚至是情绪化的惩罚,学生就会对老师、同学产生更大的疏远、畏惧,甚至是更强烈的逆反态度。这种态度若要迁移到课堂活动中,教育效果糟糕程度和教育失败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对于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要做有心人,善待学生自尊,了解、洞察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心理原因,以爱护、宽容、信任之心不仅会使学生理性地与老师沟通,在老师鼓励、帮助性的措施下改正错误行为和去掉不良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以爱心回报。

体现三:用智慧培育智慧,多与学生相处交流,培养感情。教育的过程是不能缺少爱的,但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它需要理性。因此,我觉得富有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智慧的代名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体育知识的储备,更要有爱的智慧。在有效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智慧,为学生在将来成为社会适应的人才,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体育与健康》“健身育人”的新课程理念。

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再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在学生心目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合格的体育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情感,才能使体育教师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总是起早摸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奔驰在操场上,为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接触多,单独交谈的机会比较多,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修养,使自己的言谈举止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使他们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的自身表率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它是一种生动、直观而又具有说明力和富有强大感染力的教育手段。如:亲自带领学生一起跑一起练,一起组织一场球赛,这样对学生尤其差生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锻炼,拉近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内在动机。我向学生公布我的一个专用qq号就是其中一个。通过网络采纳学生的建议,较好地解决了诸多问题。对于课堂中的不爱护器材、不文明语言,不文明运动行为等现象,同学们也建议了一些好做法,实践证明了效果比较好。学生的智慧促进了我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现在的“主动实施”,这样既帮助了我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实施教学,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醒、激活他们富有个性的思维。用为师者的智慧,培育学生的智慧。〖JP〗

我相信,在用爱心营造的充满爱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实施能够激励学生、熏陶学生,培育学生智慧的积极措施,并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在这个充满动力的环境中,学生会敢于突破常规、敢于异想天开、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体育才华,充分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被别人接受并赞赏的满意感和自豪感,从而会持续不断地作出新的创新尝试。同时,学生也不必担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产生错误而受到讥讽和惩罚。学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就是我们为师者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中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