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怎样优化中学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试论怎样优化中学体育教学

◆赵立兵

◆赵立兵河北省沽源县教育局教研室076550

摘要: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形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讲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优化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理论思想的反映,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出来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体育锻炼模式的教学程序是使学生明确锻炼目的和锻炼方法。

要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无条件的学生可以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例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或手里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沙滩上、山沟里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

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世界奥秘的本领,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谬、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儿童越来越少地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漠。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课程标准重视课程的延伸性。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延伸性学习的原因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很多,这些流行的运动项目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大多数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要独立生活,面对种种社会现象,自我安全保护是我们生存最基本的技能。但长期以来安全教育只是“口号”,并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实施。根据体育课的教育特点和项目本身安全保护技能的特定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技能课及专门课等形式,将安全教育和体育课有效联系起来,在每学期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如进行女子防身术、逃生演习、自我保护法等,始终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各个环节而得到实施。

体育教学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专家对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肯定程度,学生对学习内容及练习方法的认同程度,学生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实施身心健康变化的情况。人性化的评价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坚持对学生教学模式和身体锻炼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种模式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改进、超越,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