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探索

李湘云

(湖南永州市道县清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是孩子思想的引路人。农村小学的学生课外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等工作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孩子。因此,班级管理的具体活动表现,会直接影响这些学生的童年生活。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我经常反省自己的工作过程。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班级管理作为一种辅助教育,是班主任对班集体情况的全面分析后,通过整体规划,逐步落实,个体培养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管理的过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生活、性格和知识基础等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实时的管理。

一、农村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多数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班主任的管理方法落后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作为主导者存在,这需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通过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实现自己班级管理的有力创新,最后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农村的教师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尤其是享受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少。所以,我们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在具体管理教育孩子的过程里,教育方式方法有些力不从心。老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不能够满足学生当前发展的需求。例如,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时常对小学生实施压力和责备,造成学生向着消极的情绪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内部缺少开展活动,没有建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对于成员的正面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的一些班主任没有在营造积极良好的班级氛围上花较大的精力。其实,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从哪里来?就是在一项一项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认真的组织好每一次活动,才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班主任不重视班上学生干部的培训,没有制定可行的班级公约

部分的班主任认为学生年龄太小,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没有正确的看待学生中榜样的力量。学生干部对班级活动的开展帮助是很大的。另外,我们的班主任缺少一份针对自己班级情况的,确实可以操作性的班级公约。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班主任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一定要引导孩子正确调控情绪。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的变化。例如,浮躁、紧张、焦虑、不安、甚至讨厌学习等不良情绪。孩子回家后家长很少有时间和他们沟通,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班主任身上。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成长历程,只有勇敢面对。其次,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老师会和他们一起努力。课后及时的做好沟通,做好心灵的安抚和疏导,多鼓励多肯定。在每个班里,都有特殊的学生:他们要么调皮捣蛋,要么不求上进。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给他们心灵一个温暖的家。小学生犯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过程,没有经历错误就不会成长。对待孩子们的错误,班主任更需要的是宽容之心,“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二)班主任发挥好表率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手段主要为模仿学习,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自己不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就会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造成重大影响。例如,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用语,和蔼地对待学生。自己参加到小学生的集体活动和劳动中去,把自己转变为他们的伙伴。下课期间,自己带头进行阅读,朗诵优美的文章等。班主任用自己的行动美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班主任需要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学生通过观察,认可,然后模仿。班主任教育学生懂礼貌,尊重同学,尊重老师,尊重家长。那么,班主任需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那么每天放学班主任都应该参与学生的打扫过程,检查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通过这样言行相符的德育教育,学生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班主任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陪伴。班主任投入班级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1.学校的课程安排。班主任除了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以外,还有几个班级的课程教学。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时间和精力。2.一些班主任老师除了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外,还在学校外面进行一些别的工作,这些必然会占用班主任的时间。3.班主任没有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家庭事务,造成投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够。4.部分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避免片面的强调考试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界虽然已经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摈弃应试教育。但是无论高考还是中考的录取都是依据成绩的高低进行。整个社会中对于学习的考试分数很看中。学校按照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排名先后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评判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教师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如此以来,不但会使得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或者叛逆心理,形成厌学情绪。

(五)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首先,培养班级的得力小干部。班主任要作到不怕花时间,对班级里的一些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认真的组织好每一次活动,才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制定出可操作的班级公约。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成员都有机会获得奖励。在制定考核内容方面要多元化,既注重学习结果,又兼顾学习过程,学习的态度。力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班集体内部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型的活动,每次结果都通过积分记录。做到月月都总结,月月有表彰。

(六)贵在坚持,呼唤教育情怀

我们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每天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克服条件艰苦等一些困难。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同样需要始终告诫自己:要严于律己,守护教师的本色;要一心为学生,做好教师这份本质工作,要把“克服职业倦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工作的内容是开启一扇扇智慧的心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他们迟早会开花。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期待的心来对待。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的进行方式、方法总结。班主任特别要求对学生的个体性格进行了解,与学生之间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提供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