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

魏双平

我们在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听这节课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觉得这句话就反映了语文教学就像一门艺术,精彩的演绎就是给人艺术的享受。把语文教学当作艺术一样经营、创造,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不会再是枯燥、乏味的了,而是处处闪动着美的华章,音乐的音符,出现师生平等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

我认为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活跃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他们用心而动情的学习课文,我们在授课前,就应该心中有一条清晰的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我们都要心中有数。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提出了三个贯穿始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便自主、合作地解答了,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课堂气氛也没有因为解决问题而变得沉闷,并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及解答能力。

要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我觉得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形象及情感的把握。而且使我们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我在上《小小的船》一课时,这是一首儿歌,我通过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夜色的美,随后,我没有用本课的正规的录音带,而是我通过示范性的朗读,并配上《小小的船》者可得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到图画的美,音乐的美,儿歌韵律的美,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视听的欣赏中,陶冶性情,感受美好。使学生有愿读、乐读到美读。而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重读产生的不同教过。让学生体会多种朗读的不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达到了会背诵的程度。

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创设情境,以情动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是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在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大家一起到燕子妈妈家做客的情景。我在导入时,就力求中做到精、新,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我们帮助小燕子认识了许多生字,燕子妈妈刚才打电话给我,要我替她谢谢大家,并说她想考考小燕子,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看看小燕子的精彩表现,你们想去吗?”这段话激起了学生的乐趣,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随后引到燕子妈妈的菜园里,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的课文《菜园里》的词句来赞美,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在授课是我始终没有离开在燕子妈妈家做客这一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没有旁观者的感觉,很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我在教学中,更是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时刻注意情感的培养,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情景教学中,我也时时向学生渗透德育目标。

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自主解答的快乐。课堂上的问题来自于文本,我们就应该让它回答文本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不应是我们教育者通过填鸭式讲解,机械式传输学生得到答案的,而应是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后,经过大脑的思考,体验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后,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可假如学生说得不到位有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引领学生回归文本,在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逐渐“领悟”。发现答案。例如:我在上《梅花魂》这一课时,一位细心的学生提出了“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这句为什么用“她”呢?我心中暗喜,学生是真正用心读课文了。我首先加以肯定:“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谢谢你又为我们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我顺势提问“谁来回答她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因为作者的外公把梅花比作了人,把梅花赋予了人的精神和品质。”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你也是用心地去读课文了,才能得出这个答案。”我又问:“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用女字旁的‘她’,而不用单立人的‘他’呢?好好想想,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做出解释”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回答:“因为女性相对怕冷,用女字旁的‘她’更表明了梅花不畏严寒,精神的可贵。”我有引导学生“想想我们的祖国常被比作什么?”学生豁然开朗,很快就明白了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所以这里用女字旁的‘她’。通过这种引导,使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经过自己的思索,体验了自我解答的快乐。

让语文教学流动着艺术的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人是一起特殊的艺术群体,尤其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各自的生活体验,不能任由我们教育者塑造成成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及时调整预案,在学生产生独特体验的时候正确引导。

当我们心里时刻记着我们最终缔造的艺术品就是我们的学生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时时流动着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