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口改良抽线缝合法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阑尾切口改良抽线缝合法临床应用体会

张迁

张迁

兰州大学校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法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总结82例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法与切口常规缝合法疗效分析.结果82例阑尾术后均采用改良抽线法缝合,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疝及哆开发生;结论改良切口缝合法不受体型胖瘦、年龄、感染程度、其它消耗性疾病限制。更适合切口长度小与7cm.。显著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抽线缝合法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0021-01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急腹症之一。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最可靠的方法,但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改良抽线缝合可使切口感染率较传统切口显著降低。我院自2004年开展对阑尾切口采用改良抽线缝合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笔者2004年3月--2010年3月对82例阑尾术后患者施行切口改良缝合法。无一例切口感染和腹腔继发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17例,年龄14~65岁。本组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例,慢性阑尾炎5例。和并糖尿病6例,体型肥胖者11例。

1.2缝合方法

阑尾切除术一般采用McBurney(麦氏)切口,长5~7cm不等,常规或逆行阑尾切除术后。改良抽线缝线方法为:皮肤切口如果较大(4-6cm),用皮针7号线;小切口长(2cm~3cm)可用皮针4号线。切口缝合时腹膜不予缝合,从皮肤切口一侧中点进针至腹横肌筋膜下出针,至对侧从距切缘上方或下方1cm-2cm处此腹横筋膜下进针从腹外斜肌上面出针;转至对侧沿出针对角线处此腹外斜肌上面进针从腹横筋膜下出针,如此在腹外斜肌与腹横筋膜下做一针倒8字缝合,出针时从切口另一侧平行皮肤进针处出针,缝完后收紧缝线打结。小切口一针,如果切口较大,在该缝合线两侧加针,加缝合时只做间段缝合皮肤与皮下组织即可。

2结果

阑尾切除术均采用麦氏切口。切口长度3~7cm,3例坏疽性阑尾炎因粘连、水肿严重,腹腔渗出较多,术后另行腹壁戳孔放置引流。82例切口均行改良抽线缝合法,常规抗感染治疗3~7d,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常规控制血糖,术后7天左右拆线。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2年无切口裂开或切口疝发生。

3讨论

3.1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20%,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可达30%以上。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在思想视阑尾切除术为小手术,抢时间、贪小切口,术中对切口不保护、切口缝合时残留死腔、血肿等诸多因素都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改良抽线缝合法因不缝合腹膜,利用腹腔容积大,大网膜呈筛状,并含有大量吞噬细胞。腹膜不缝合有利于术后切口内出现的渗出物可引流到腹腔内被迅速稀释,分解吸收,消除了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可显著的减少切口感染率,很好的解决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问题,该缝合法未出现切口感染,也充分证明了此结论。

3.2阑尾切除术常用麦氏切口,肌肉各层钝性分离,所以术后不易形成腹壁缺损。本组改良抽线缝合的病例术后经过最长达6个月--2年多的观察均未出现切口裂开或腹壁疝者,结果证明了此缝合法是可行的。并且此缝合法简单省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缝合法。

3.3组织对任何异物都有排异反应,只是程度不等而已。常规分层缝合法切口拆除的缝线只是皮肤层缝线,而腹膜,肌肉及皮下缝合线残留在组织中,有一部分患者组织排异反应强烈,使局部组织水肿,渗出物不能及时分解吸收,易导致切口感染。还有短期内愈合以后又反复出现感染者,每次切口内均发现有残余缝线,甚至有的病例还需多次彻底的手术清创才能愈合。改良抽线缝合法拆线后切口内不留缝线,彻底消除异物残留与组织中的诱因,切口的处理也简单,切口也可很快愈合,不会出现切口反复感染的现象。

3.4本组抽线缝合的切口均术后7天左右拆线,和常规缝合法拆线时间无差异,未发生缝线断留在切口内的,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的有65岁,有合并糖尿病的,有因感染重术后出现较重腹胀的,也有体胖者,但均未出现缝合后切口感染或裂开,说明阑尾切口改良抽线缝合法是一种完全可靠的缝合方法,适合于任何年龄、不受糖尿病、感染程度、体型胖瘦等情况的限制。改良抽线缝合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慧筠,等。阑尾切除术腹壁切口抽线缝合的临床与病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21:46.

[2]M.L.格利埃德曼.外科手术技巧图谱[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308.

[3]周永吕,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040.

[4]黄莛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23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