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景佳梅

景佳梅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工作语言,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认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由教师牵动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学语言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

一、存在问题

综观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教学用语存在着如下四大问题。

1.语言不够准确。

教师由于本身英语素养较低,课堂语言表现出较明显的中式英语的痕迹,严重影响了课堂中师生的交流,阻碍了学生对语言的需求。比如,一位教师问学生是否完成了单词的预习,说:Doyouhavepreviewedthewords?首先该句话有语病,其次,教师应避免直截了当地问这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当场检测来证实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并进一步来评价,进行表扬或批评。有些教师的课堂用语过于冗长,明明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的,偏偏说上一大段,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后还是不知道老师想表达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果学生经常置身于不够道地或错误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他们摄入语言的准确性就不够,会影响到他们英语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教学的效率会降低,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语言不够适切。

教师课堂用语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既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无法提高,又不能过难,否则学生根本听不懂。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度。有时候,教师要根据情况提高课堂用语的难度。笔者在新教授某一语言点后,会在口语中比较多地使用该语言点,比如强调结构(这会使语言显得比较复杂),让学生反复听到该语言点被重复,从而增强感性认识。有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降低课堂语言的难度。比如,学生没有听懂教师的问题,教师应该用更浅显的语言再表达一次。再如,在教受生词、术语和语言点时,教师要设法让枯燥、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

3.语言不够高效。

有的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个别词(口头禅)使用的频度较高。比如,相当一部分老师过分依赖yes,well,right,等词,一节课下来要使用100多次。笔者曾听过一位资深老教师的一节听力课,这位老师非常喜欢用allright。“得意忘形”时甚至说“Allright?Allrightisallright.”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哭笑不得。还有的老师经常问无效问题,多半为yes-no问题。使用频率较高的有:Doyouunderstand?Doyouknow?Areyouclear?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往往都是Yes。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某语言点,或者还须进一步讲解。

4.英语应用较少。

有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不太喜欢或适应用英语组织课堂,课堂英语仅局限在很少的情景中。有些老师索性完全用母语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或许和部分老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教学习惯有关。有些青年教师对多媒体依赖性太强,把要说的话全部写在PPT上,这样本来是要求学生去听的内容现在改为看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听力是要出问题的。

二、对策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自然而然就超载了多种功能,对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要求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英语教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引人入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1.认准一个语言定位。

教师教学语言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好学、会学、善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语言,主要通过“点”、“拨”、“评”这三个字来实现。“点”就是提示、启发、开导、指点,装饰、润饰、点燃、点化,要点到即止、点铁成金、画龙点睛,点明目标,点染情境,点燃激情,点通思路,点明要旨。“拨”就是拨云见日、拨乱反正、拨冗就简、拨弄“是非”(知识的矛盾处)。“评”就是评断是非、评头论足、评点评定、评比评价。理想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通过巧妙的“点”、“拨”、“评”来引导、开拓、深化,使学生发现求知道路上的“别有洞天”——心灵的自由、兴趣的激醒、思维的活跃。

2.明确两点实现途径

(1)语言的高效运用要靠搭建师生合作的舞台来实现。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教师将知识寓于游戏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练习新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游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单词,而且全员参与,个个表现很棒。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适度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单词的句型,一旦放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往往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其实情境与语言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地应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之中。

(2)语言的高效运用要靠教师扎实基本功来实现。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有部分英语教师在语言的基本功上存在着缺陷或不足,如在英语课堂用语规范、说话错误较多,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虽然口语不能像书面语那样严谨,出现不规范的语句是常有的想象。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情况就不同了。平时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反复强调的基本语言规则,我们自身就应该做到用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示范。

3.深化三点语言性质

(1)英语课堂语言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英语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在正式学习语文学科之前,已经获得了五六年的汉语训练,而且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这样学起来可能要得心应手多。但英语学习不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其认识几乎是零,个别学生也只是拥有粗浅的基础——几个简单口语、几个单词。况且,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英文。以上种种原因,注定了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准确,无论是在语音、语调,还是语法习惯等方面都要能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范例。

(2)英语课堂语言具有可接受性。英语教师良好的英语素养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服务的,应通过师生的努力,使学生逐渐具备学习英语的能力。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是学生能否听懂。学生听不懂,再精彩的语言也是无效的。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考虑到自己语言的可接受性。

(3)英语课堂语言具有情境交际性。任何语言都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那么,英语课堂语言就要注重这种有利于交际的情景创设了。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就应该从各方面去利用和创设社会语言环境。比如,用师生的态度创设情境;用实物或图片来创设情境;在英语入门阶段的教学中,用实物和图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如使用绿灯、幻灯片、电视、语音教室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时,英语教师应在精选话题的基础上,用描述替代实物、图片来创设语言环境;用表演来体会情境,结合课文教学的功能项目,布置交际任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表演。

4.把握四点运用原则

(1)调控原则:运用语言进行有效调控。首先,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要言简意赅。其次,要注意语言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接受。最后,英语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纯正流畅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听力,培养他们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

(2)形象原则:讲授语言要形象生动。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讲授语言平铺直叙,就容易使课堂教学枯燥平淡,索然无味?那么怎样把枯燥的知识讲的妙趣横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做到形象、生动,也就是说讲授语言要注意抑扬顿挫,并适当运用形体,利用图片、实物等边演示边讲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观感受、语言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作出一些恰当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以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诚恳原则:课堂语言运用要充满激情与真诚。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英语教师和学生知、情、意相互交流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希望,用热情和诚恳的语言获得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坦诚相待。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上起的作用确实不小,它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心灵沟通,共同进入美的殿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的教育天地里,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善于选择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以独特的语言穿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灵感,做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优秀英语教师。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