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穆荣

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戏剧表演对演员的节奏把握与情感表达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演员唯有恰到好处地把握表演的节奏才能将话本中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以精彩生动的方式再现出来,才能让观众获得直观、逼真的感受与体悟,提高表演的感染力,促使戏剧表演获得预期效果。这说明了节奏的把握与情感表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演员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戏剧表演;节奏分析;情感表达

1.戏剧表演的特点与要求

戏剧表演属于舞台表演,需要演员以十分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与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形象。其表演内容一般取材自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不同于影视剧之处正是其夸张的表演方式。其对演员的表演要求也较高,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与观众进行直接的对话,是心灵之间情感的碰撞,因此要求演员具备真实的情感,这种真实的情感来自演员本身内心的感受,唯有演员自身真切地感受到了话本中内涵的真实情感,才能通过语言、神态、动作、表情等一系列外在的表现方式渲染出一种同样真实的情感氛围,从而感染观众,提高表演效果。曾在话剧《水墨中国》中饰演一位女强人,是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塑造,通过夸张准确的声台行表和强势优越的内心世界,呈现其特点和人物的真实性。

2.戏剧表演中节奏的分析

2.1语言节奏

语言节奏是戏剧表演过程中展现人物角色内心活动的重要方式,要求表演者结合角色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来把握其内心的心理情况,从而运用语言这种方式将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表现出来。再者需要演员熟悉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应当尽快入戏,“演什么像什么”。如演东北大汉时,声音方面要放得开,声调要高一些,展现出东北人特有的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在演性格内向腼腆的角色时,则语调应当缓慢一些,语言尽显温柔;如演强势的女人老板,则语气坚定,语速要快,展现出果敢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来调整语言节奏,如感情基调为活泼开朗时语言节奏应该快速一些,当情感基调为忧郁哀愁时也应当缓慢下来,这样才能协调一致。

2.2肢体节奏

肢体节奏也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与肢体节奏演员可以塑造出灵动的舞台形象,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肢体语言包括了人物的行走、站立、蹲坐以及跑步等,如聪明活泼的书童、丫头等通常以其轻盈、欢快的肢体节奏来表现人物内心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形象。与语言节奏一样,肢体节奏的把握需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揣摩与体会,才能将语言、肢体、节奏三者融合为一,凸显戏剧特征与鲜明的人物形象。

2.3整体节奏

在戏剧表演中,整体节奏的把握包含了很多艺术元素,如演员的服装、道具、灯光、特效、化妆以及音响等,这些元素都是演员在把握整体节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协助表演者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调整与变化,从而更好地跟上、配合整体节奏,增强作品的协调性与艺术表现力。戏剧表演中要求表演者把握整个戏剧情节的变化,并将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相结合,在原有的基础性表演之上,展现出各种人物形象。还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构思与理解,使得戏剧表演形成统一的整体,因此,演员除了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还需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掌握整体的表演节奏,以促使整个剧本情感的表达更加到位、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情节更加精彩绝伦。

3.戏剧表演中如何把握节奏

3.1借助外物寻求内心的节奏

戏剧剧本中的台词与语言不外乎都来自作者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话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内心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因此演员想要把握好台词的节奏,就需要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内心深处打通与戏剧作者情感通融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表演要求。为将演员所理解到的这种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演员可以借助外物来寻求和把握节奏。如利用外物来刺激演员的主观感受,这样可以十分有效地帮助演员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当演员要演出一种十分悲伤、痛苦的情绪时,为了使得表演更加逼真、感人,便可以借助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自己痛苦、难过的事情,以此来刺激自己的情绪,这便是演员将“自身的人生经验的感悟适当的融入到居中人物里”,这既帮助演员准确地把握到台词的节奏,也更进一步丰富了演员的情感表达效果。

3.2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之间的有机结合

戏剧中的节奏有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之分,剧中某种节奏贯穿了整个剧本,那么这种节奏便是一种主导节奏,这也是主要演员出现时的基本节奏。但是想要完整地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还需要通过一些辅助节奏、局部场景设计等才能逐步地完善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方式,剧本中的主角形象才能够以更加逼真生动,更加活灵活现。那么该如何把握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演员深入研究剧本,体会剧中人物的成长经历,分析其性格特点,主角的成长经历与个性特征往往与主导节奏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也无法与辅导节奏相分离,主导节奏与辅导节奏的相结合促使情感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因而辅助节奏是对主导节奏的补充,演员将之相结合才能有效强化其情感体验。

4.节奏与情感表达之间关系的分析

在戏剧表演之中,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明显地表现为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为观众呈现出情感饱满、内容丰富的作品。

4.1节奏推动情感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不管是戏剧、小说还是影视剧,其内容的展现方式都是以情节的发展变化为主要推动力的,而情节的发展变化则需要依靠节奏的变化来推动,正所谓“节奏是为情节、情境服务的”。表演者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根据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认真地分析、研究角色所处环境的节奏与角色的情绪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体验。如在表演话剧《水墨中国》时,女人老板和男主在茶馆相亲初次见面时候,女老板的观察、停顿之后对对方满意的表情,强势坚定的语气和连续快节奏的语言,充分展示着她内心的自信和按耐不住的张扬。这个情节只是《水墨中国》剧本中的一小部分,但演好这一部分对于、把握其中的节奏,不仅能够使得剧本语言节奏变化更加鲜明,而且能够推动整个故事的向前发展,表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真实贴切的情感。

4.2情感变化影响节奏

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应当具有真实性,但也不能过于单调,富有节奏与变化性,才能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如何才能把握好情感的变化?如何才能使得情感变化给予整体节奏积极的影响?关键还是需要演员自己深刻地去理解、体会作品中饱含的情感,再将之生动地表演出来,尤其在情感发生变化之处,其节奏的把握,不管是语言节奏,还是肢体节奏,都需要拿捏准确、表现到位,才能以节奏变化形式来更加凸显角色情感的变化形式,反过来,角色情感的变化也会促进节奏的发生调整以变化,这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如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在表演过程中,就有很明显的情感变化,如他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就经历了一个由信任、尊重、依恋到惊愕、不敢置信再到极度厌恶的过程,这些情感的剧烈变化毫无疑问会影响到话本的整体节奏

4.3如何才能促进节奏与情感的结合

节奏与情感都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鸟儿的双翼、马车的双轮一样,那么,表演者如何做才能将节奏与情感进行完美地结合,以实现良好的表达效果呢?这需要结合前文中所提到的“借助外物寻求内心的节奏”与“实现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的有机结合”这两种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地向观众展示故事情节,将丰满的人物形象与鲜明的性格特诊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倾向,观众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便产生了情感共鸣,这都是节奏与情感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表演者想要将剧本中人物形象原汁原味地演出来,就须准确地把握剧本的整体节奏,并学会揣摩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节奏,可以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参考,以准确的节奏变化来促进情感表达的强化,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而向观众展示出精彩的戏剧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客观上来说,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戏剧表演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月.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分析[J].戏剧之家,2017(9):36-36.

[2]姚春宏.戏剧表演中台词的节奏与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4(3):168-168.

[3]李晓东.戏剧表演中台词节奏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9):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