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走进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让德育走进语文教学

谢伟民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和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而且也应试着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但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碰上这样一个荒谬的事实,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品德教育的影响,不管是学生都以考试为中心,如果不关乎考试,就当作“浪费时间”。这就是当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与困惑。

但是如果语文教学中缺少了德育,语文也就会成为一种毫无用处的工具,毫无生机的文字,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仅仅局限于准备考试,取得成绩,那么语文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一门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学科,学习语文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

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不可熄灭的向往,然后使学生在这种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确立起新的智力兴趣,使掌握语文知识成为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通过对记叙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行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名篇都是注重以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打动读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以这些人物形象为榜样,通过对作品中细节的揣摩、思考、强烈地感受作品中感人的德育主题,从而获得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如教学谭士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文就抓住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通过分析,学生们懂得了原来袁隆平的风光,是经历了苦难,是经过自己的执着追求才得来的,这些,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启迪,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要充分点拨学生的理想奋斗之弦,使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而激动不已,并对比自己的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形成对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如周亚夫的治军严谨,认真负责,贾甲的充满正义,关心同学,坚强勇敢,都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榜样作用。教学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对“英雄”的景仰与敬佩之情;在理解人物性格、品格特征的过程中,激励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向英雄学习”、为国富民强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并在学习中化为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

二、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吟咏或朗诵得到精神的精华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氛围,语文教学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让学生朗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通过粗读、精读、有感情地读等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朗读中去感知和领悟文章蕴涵的真善美,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自己的情操,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让学生先大略地读读父亲为儿子买橘一段,然后再听录音朗读,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老师之所以读得这么好,是因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就让学生边分析这段内容边读。当学生反复读到父亲买橘那一节时,声音明显放缓有的甚至低沉,在精读中学生明白了父爱的深沉。在反复的朗读分析中,引导学生感悟出亲情的重要。在朗读中学生得到了一次亲情的教育,懂得了要格外珍惜重视这份神圣的感情。

三、读写结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中增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在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中增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作文教学是实现“语言与思想”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其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的过程也是其提炼和升华思想、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要着力于对学生思想上的积极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及时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拨正偏转了的思想航船,透过事物表象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了、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在学完《南京大屠杀》后,让学生搜集史料,自选角度应该写一篇短文,让他们在写的过程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帮助他们认识到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生活。此外,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人格。

四、结语

记得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语文学科作为民族语言的承载者,就应当肩负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的重任,就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们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地让德育走进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