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陶行知理念,张力化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弘扬陶行知理念,张力化学课堂

唐中妹

唐中妹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学习是指学会和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本文就简要分析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化学课堂;陶行知理念;教师;学生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学习是指学会和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一、变“厌学”为“愿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待学生如亲子弟。”笔者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被人们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做为人类心灵的化妆师的教师,就要投入全身心的爱去感化每一名学生,去爱每一名学生。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教师要比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时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也会感受到教师的爱。例如:一个女同学裤子破了,不敢站起来,笔者叫她回答问题时,她无助地看着笔者。笔者允许她坐着回答,并在课后叫她到办公室,帮她把裤子用针线简单地修补一下。之后,她每次看到笔者都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在笔者的课上特别认真听讲,学习进步也很大。学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往往会有反复。但是反复的现象并不能说是屡教不改。教师所要做的是一旦发现他们有反复,绝不能气馁或放弃教育,应当冷静地找出反复的原因,针对情况,因势利导,给予具体帮助。比如在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把一些后进生叫到办公室,提供个别辅导,把他们前面欠下的知识尽量补回来,一次不懂就讲两次,甚至更多,直到他们理解为止。平时还要督促他们将一些书本上常规的化学知识背出来并默写,每一次默写完我都夸他们有进步。过一阶段,笔者会出一份简单的试卷,让他们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变“苦学”为“乐学”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会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轻松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且一学就懂。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是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产生出来的。那么,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嫁个那美女,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到迟退,酒精灯迟到早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轻轻松松就记住了,自然会认为化学容易学,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三、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需使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化学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学生的试验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选做典型实验。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实验是有分类的,教师只要选着一个典型的实验来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变通实验方法。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或边讲边实验或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探究一节,先让学生回家做光亮铜丝、铁钉、铝丝分别与白醋反应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课堂中我们再做这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讨论,课堂效果显然要比不做家庭小实验好得多。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