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中政治教材衔接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初中政治教材衔接浅见

曾诚

曾诚(四川省资中县教师进修校四川资中641200)

担任了近二十年的政治课教学,还是不敢就教学方法上去自称,也不敢从教学业绩上去自诩,只想谈谈我对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上的个人看法。

首先是初高中教材改动频率不一,适应不均。

教了初中三种版本,经历人教版,陕教版,现在是科教版。也经历了标题由《政治》到《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的改动,说实在的,不经意间又变了,有时感觉自己还没有适应过来,教材还没有深入的把握,三年的知识体系还没来得及梳理成型时,又变了!就我曾经上过的初二上册是陕教版的,正感觉要跟着去年的考试范围去把握考试重难点时,下学期改科教版啦!?当时面对即将而来的中考,又只有两个月要中考了,上级也还没有划出考试范围来,我茫茫然不知所措:到底瞻前还是顾后呢?

与之相反的是高中始终是一种版本,直到高09级也只是有些许的谨慎的改动。其中高三的政治学改动稍多些,高二的哲学几乎就没有改!援引着老掉牙的事例资料,自己都觉得了无生趣!

我自己的感觉是,初中改动太多太快了些,高中改动太少太慢了些!我并不反对初中新课改,我也觉得新课改势在必行,但在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到底我们要教给学生哪些做人的道理,哪些知识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道德品质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必须养成的,而不是经常革新来求异,让大家茫茫然的跟着旋转啊!我更不赞成十年如一日得啃着一成不变的高中老教材,让一批又一批的能者都煞费苦心的去钻研和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一本书已如枯骨,仍然要舔舐出些许新鲜的油渍来!

其次是教材改动中造成知识的脱节和相异。

一、是初中知识跟不上高中知识的理解学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矛盾运动和基本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在高一的经济学常识的第二课第一节中,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一个根本的决定因素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其余的地方却始终没有提及,更不要说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而初中教材中也没有对这个知识的学习,只是在现行初三教材第十三五课《“三个代表”》提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是对于何谓生产力以及生产力内容,特别是在这一课必须提及的生产力的标志和生产力的发展如何促使社会的更迭却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补充解释。可以说我是用了相当的时间补充这一内容,但就即将到来的中考,又似乎觉得画蛇添足,学生也是跟着感觉走,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

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我却只是在我的中学时代的教材中见到过。但是对于整个中学政治的教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却是时时要涉及的,而对于这个知识的教学,我认为是非常欠缺的。

二、是高中知识在初中作为政治名词闪现却不知为何物,具体的知识解析却是在高中教材中,学生感到茫然,如果老师提前教授,除了时间不允许以外,更可能要影响他们将来高中对知识的系统接受。例如现行初中教材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提到“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等的存在,这些究竟是怎样一层意思呢,学生很是茫然,只有在高三教材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中才有系统的学习,而初中生理解起来却是一头雾水。又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联合国等在初中教材中都提及到有,而作为系统的知识却在高中的高二和高三教材中。当然不排除让初中生先简单熟悉这些名词而在高中再让他们具体接触的必要,但是对于有些爱专研和推敲的学生来说,老师就要好好的准备一下了哈,而对于没有上过高中教材的教师来说正确讲解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我个人认为在初中教材中有些必要的政治名词,即使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也可以把它以小字的形式大概标注一下,让学生可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相关联的知识的掌握。

三、是知识的相异,就是说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中对于同一个内容却有不同之处,体现出高中教材修改的严重滞后。例一是初三教材第十四课《小平,你好》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阐述,路线中提出的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在高三教材的第三课中却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加入“和谐”这一重要的元素。

又例如现行初三教材第十五课《“三个代表”》中对于三个代表的内容表述更改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在这里强调了一个“必须”,体现了它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在高三教材中却并没有这一强调,可见,又走在了后面了!还有就是关于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高中教材中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但是在我们现在版本的初二教材中却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虽然都是可以共同理解的,但后者的表述更具有指向性,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显而易见的。

出现如此不同步的地方并不少,如果不及时加以补正的话,对于老师教学或学生的理解掌握是会造成一定的障碍的。

最后在教材的改动过程中出现繁简倒置。

加重了初中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负担。按照常规来说,高中生随着心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理解接收能力更强,所接触的知识更深奥,更容易掌握复杂的知识。但是,我翻阅了初中和高中教材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些知识的教授方面,同一内容在初中教材中的知识明显难于高中教材。

例如对于“一国两制”方面的知识,现行版本初二教材用了整整十页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意义、表现和台湾的历史。特别是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都花费了五页的篇幅来讲解。可以说非常详细非常明确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大幅的展现。

但在高三教材中却只用了三页,内容也只有“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意义和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内容却更简易。都是中考和高考的内容,我认为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还例如关于两会的内容、“三个代表”、依法治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这些内容都是现行初三的教材中的知识更繁杂,而高中却更简易,而不少的知识初中教材中已经给予了详细的教学,在高中教材中似乎在再现而已,我认为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不足取的。

总之,对于高初中教材的设置和改动,这仅仅是我的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