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李玉梅

李玉梅(天津滨海职业学院300450)

摘要: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就要不断地把内涵建设各个环节的创新、成果、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用制度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而教学管理又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010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2011年7月1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1号令——《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并已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制定章程,并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最近二十余年高职院校显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且开始由规模效益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内涵建设要取得成效,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关键。因此,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就要不断地把内涵建设各个环节的创新、成果、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用制度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而教学管理又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依据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明确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亦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最早见于教育部2000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重点定位在“高等技术应用”。到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规定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重点在“技术与能力”。到了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文件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在“高素质与技能”。2011年10月20日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12号),该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新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这些年国家发布的关于高职教育的文件中不难看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培养上手快、能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就要围绕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就要为这一教学目标服务,使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使教学质量有保证。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与方向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教学工作的职责划分,大体包括教学建设及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制度。

1.教学建设及管理相关制度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教学建设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最主要的就是使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能够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有据可依。要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关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制度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融合的关键部分。实践教学制度的建立除了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将企业制度纳入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实践环境,以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适应企业要求。因此,无论是体现总的指导方针的《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还是对于实习实训参与者进行规定和要求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守则》、《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还是《实训基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考核办法》,都应该体现出企业的特色,与企业制度相融合。

3.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核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系统化的教学质量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将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机制引入其中,以期创立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并逐渐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督促、监督改革各种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以便通过制度创新激活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善于尝试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对传统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扬弃,逐渐固化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成果,不断创新激活教学管理,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4.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枢纽。教学运行管理是高职院校实施落实教学计划最重要的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包含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教学资源与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运行中的这些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因此,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就要适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培养上手快、能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三、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适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与企业制度相融合。

企业制度的引入是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的一种有益尝试,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3.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建设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更广泛的选择学习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吕俊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05期。

[2]冯泠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探析.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9月。

[3]鲁雁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之管见.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年6月。

[4]曾志平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制度的构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