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 2

谈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薛建军魏中华赵云平

谈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薛建军魏中华赵云平

(青州市谭坊初级中学山东青州262500)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今天,未成年人的发展同网络的发展历史性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令人既欣喜又困惑的景象。未成年人在网络这一新的世界中接受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道路,然而,未成年人的各类问题也在这一领域中被平移乃至放大,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受到网络环境的严峻挑战。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保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课题之一。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网络环境;网络道德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上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21亿,而其中未成年人网民就占了29%。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正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已经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因此,加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1.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特点

通过对部分初中生的观察、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社会化的程度较低。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但心理发展较慢,幼稚性、依赖性、认识上的模糊性都比较明显。学校和家庭采取过分的保护和控制的措施,限制了未成年人对社会的接触,这样他们基本是在非挫折条件中成长的。因此他们经常会在挫折困难面前不知所措,继而引发一些心理障碍,影响他们学习和成长。

(2)心理处于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发展中多种矛盾并存。当代未成年人的一大特点是自我意识较强,不愿意别人指手划脚,不愿意听家长的说教。但由于他们年龄小,对事物认识不足,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意志品质不够坚强,于是便产生了种种尖锐的心理矛盾,使心理素质体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

(3)未成年人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一般说来,朝气蓬勃,上进好学,渴望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到走上违法乱纪的邪路,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在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网络,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日益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不可缺少的桥梁、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显得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未成年人利用它开拓视野、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各种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2.1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

(1)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

(2)互联网为未成年人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3)互联网有助于未成年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4)互联网有助于拓宽未成年人的思路和视野,加强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开发未成年人内在的潜能。

2.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网络互动,使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腐朽的文化造成思想混乱的颓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还要大,使许多还不具备正确判别某些复杂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深受其害。因为网络所虚构出来的新英雄、新偶像比现实的权威偶像更富有吸引力(如网络游戏中的侠客、互联网黑客等)。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为成年人网迷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新英雄、新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3.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为塑造人们在网络上的良好品质和作风而进行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危害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建设。

3.1提高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网络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因此,要教育未成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要自觉维护网络文明,树立网络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同时,要他们认识到网络并不是知识的净土,里面也有陷阱和暗流,因而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性行为。

3.2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学校可以适当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学校现实情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通过对未成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明确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破坏、偷窃、诈骗和人身攻击等都是不道德的或违法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应杜绝任何恶意的网络行为,也自觉地监督别人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3.3成立网络学习中心或建设未成年人网站。学校要采取措施,引导未成年学生文明而有效地利用网络,增强人与人间的直接交流;或建设未成年人网站,通过学习、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未成年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3.4德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地去开创学校网络德育的新阵地。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传统思想教育的封闭性受到网络社会开放性的极大挑战和冲击。面对网络德育这一时代新课题,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既要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德育的新阵地。

3.5加强制度建设。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各种网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呼唤着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德育,净化网络环境,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渐进工程,是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要求人人能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网络秩序。只有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摸索,才能净化网络环境、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保证未成年人能够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健康成长。所以,研究并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确定科学可行的疏导方法,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胡云琬:《中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严耕、陆俊、孙伟平等:《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88.

[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4-15-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