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让孩子快乐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创新设计让孩子快乐作业

黄少珠

黄少珠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365100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过程。通过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产生新的学习欲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学生只需动动手即可完成。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倦心理,无形之中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跨越学科,让作业内容“包罗万象”。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努力拓宽学习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让课外资源走进语文作业中。书报、影视作品、乡风民俗、传统节日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影像资料,了解黄河曾经的美丽、成为中华民族“摇篮”的原因,了解近几十年来人为破坏黄河两岸环境带来了哪些恶果,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呈现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还有文字资料,引发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样的作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口舌之苦。课后再进行拓展延伸,组织他们分组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文,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把所学知识落实到了行动中。

2.把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纳入语文作业的设计范围。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既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质。今年,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借此机会,我们充分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背诵朱子诗词;利用写字课,指导学生从一笔一画起,练写朱子诗词。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一股“学习朱子精神,争做时代主人”的热潮,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风气。随后开展的“朱熹,我的骄傲”征文比赛、“朱子诗词”书法比赛也进行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感受朱熹的伟大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也从中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特长的学生。

3.语文作业中反映学生生活。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的资源,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如在黑板报上留一小片空间,让学生通过三言两语,每天发布一则校园新闻、身边趣事,每周写两则日记,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和由此引发的感想等。

二、打破传统,让作业形式“异彩纷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突出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难度;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并降低难度。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突出灵活性。传统的“大锅饭”作业,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反而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灵活性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在学完《桂林山水》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用你手中的笔把桂林的美景画下来;(2)如果你喜欢朗读,请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音;(3)如果你喜欢写作,就写出你对桂林的赞美之词。这样的作业设计,做到了尊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在作业中,他们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样,不但优化了作业的效果,也减轻了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3.突出创造性。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成为作业的设计者,自编出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如教学《颐和园》一文,当学生还沉浸在颐和园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时,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引导,让学生为美丽的颐和园自主设计作业。同学们畅所欲言: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背下来;②仿照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③画一幅美丽的“颐和园”图,并配上解说词;④为“颐和园”设计广告语;⑤充当导游,向家长介绍美丽的“颐和园”。学生完成自编的作业,兴趣盎然而且质量高。自编作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突出合作性。在语文作业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中,我把全班32个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配合默契,表现出很强的自主能力,学习效果十分明显。汇报的内容有观察日记,有调查访问,有小发明小创造,有实验报告……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不但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需要强调的是,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前一定要合理分组、科学分工,尽量做到优势互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作业,在作业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