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好小学数学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如何使用好小学数学教材

齐玉玲

齐玉玲

小学数学课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根本、依据。如果说我们要开展教学就应有一个值得学习的“本本”,“本本”就是教材。面对“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活的,“本本”是死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作为“主导”,要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灵活性地学习使用教材,从而为我所教,为我所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阵地,教材是体现教育新理念的载体,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培养能力、拓展思维的重要依据。由于教材受篇幅的局限,编入的不可能对每一地区,每一个人文环境都适用,确定了教材使用的不唯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有限的教材内容,灵活处理好教材。作为教师,怎样进行具有素质教育和创新特色的数学教学,就成为我们今天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现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材内容的修改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因此教师要随时对教材作出一些科学性修改,让修改后的教材适合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口味。

2教材内容的调整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知识面窄,但可塑性强。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渗透一些思维方法,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材是先编排了l~6的乘法口诀,然后编排一些应用题与相关的除法计算,然后再学习除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学完l~9的乘法口诀及乘法计算。当我教学完乘法口诀后,进行计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练习归纳、总结、运用类推的方法,很自然的便得出6~9的乘法口诀。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既传授了知识,又注重了学生迁移能力培养,并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材内容的拓宽

由于教材内容体现有限,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们就要跳出教材教学的圈子,对教材作大胆、灵活的优化处理。比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有这么一句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事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结果不变。”例题计算:4×24×5与4×(24×5)的结果相同。先根据等式总结得出上面的结论,然后学生计算结果,学生动手计算,发现结果一样。根据等式,讨论总结得出下一个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能够凑整的两个数相乘,再和另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样调控因势利导,巧妙地、不经意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使新课标理念具体化了。

4教材内容的深化

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看法,就有所不同。教师根据这一点,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可对同一例题,让学生进行若干次知识的重组,巧思考,深化教材内容。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请同学们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线索提示,找一找有哪些相关数量,学生讨论回答:慢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快车的速度、时间、路程,根据以上数量可以得出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卡片贴出。然后让学生以卡片上给出的数量为依据,试着组合成一具数量关系式。大多数学生知道速度乘以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慢车加快车路程等于总路程,引导学生对两车进一步分析、考证,得出:(总路程-快车程)&pide;慢车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pide;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pide;相遇时间-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新提出的数量关系,对照例题和相应条件,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这样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深化了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切合实际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用动态眼光看问题,用活教材,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性,也更加有实践意义。

学生也才能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开展各种主体性活动,教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精神,达到现代教育改革之初衷。在数学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改之中,我们才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在“主导”,而不是旧式的传统数学教学之中的“主宰”,教师唱“独角戏”。数学新课改之中教学之导,笔者认为首先是“做人之导”。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首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即中国大教育家、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教学先做人”,只有先做好了人,学习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其次,教师之“导”,应引导学生掌握好数学学习方法。第三,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教与学当中,教师对学生热情的鼓励,美好期待。教师教学中热情的鼓励,美好的期待将变成学生认真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现代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效应———罗塔尔森效应。他的意思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美好的期待,学生就会增强认真努力学习的动力。比如:“同学们,今天你们在这里学习,你们都在认真努力学习的,那么我们这里学习的学生将后来都是大有作为的,都是我们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材啊!”中外教学实践证明,罗塔尔森效应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加学习,多加灵活运用罗塔尔森效应。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常庄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