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农村师资流动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平川区农村师资流动状况调查

高云天柴东山

高云天柴东山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730916

平川区现有中、小学校123所,其中农村学校117所,占学校总数的95%;在岗教职工1837人,其中农村教师1385人,占教师总数的75.4%;在校学生32228人,其中农村学校在校学生22812人,占学生总数的70%。平川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成败关乎整个平川教育的成败。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全区教师的努力工作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但与周边兄弟县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譬如近年来我区每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比兄弟县区大概低10-25分。作为平川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关注这一问题,通过平时的了解及观察,发现问题出在我区近年来农村师资的流动上。为了促进我区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特对全区农村师资流动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就我区农村学校师资流动情况及其由此产生的影响汇报如下:

为了详细了解当前我区农村师资流动的状况,我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对我区教育管理机构及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进行了走访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

1、文献法:在区教育局和各乡镇教学管理中心收集资料,获得官方的权威数据。

2、问卷调查法: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获得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在调查中我们分教育局、各乡镇教学管理中心和农村中小学校三个层面进行调查工作,侧重点在农村中小学校这一层面。

首先,我们在平川区教育局及各乡镇教学管理中心主要采取了“文献法”进行调查,利用“文献法”我们主要得到了平川区农村师资近年来流动的客观、权威的数据。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平川区教育概况、农村师资流失数量、流失方向、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教育背景等。

其次,我们在对平川区农村师资状况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后,对农村师资流失的中、小学校开展了实地走访调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随机抽样进行调查。我们将印制的1300份调查问卷分别发给各学校校长及教师填写。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是否有教师流失现象;流失数量;流失方向;流失师资的科目;师资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有多大;师资流失的原因;师资流失对学校造成的影响等。

最后,我们对平川区教育局、各乡镇教学管理中心和师资流失学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我们发现我区农村师资流动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对象:年轻的教师、学历高的教师、教学优秀的骨干教师、夫妻分居的教师。2、主要方式:按组织程序调到其他单位、调到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被强势学校“借”走、被私立学校“挖”走。3、流动方向:乡村教师向镇中心学校走,镇中心学校教师又向城区学校走;或者调往行政机关及其他单位,或者从经济收入低的学校向福利待遇好的学校走。

一、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230份,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30岁以下的教师占30%,31—40岁的教师占12.6%,4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56%以上。显然,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

进一步分析调出人员的年龄结构则发现,调出人员基本上是30至40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这部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中坚力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是造成农村中、小学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长期以往势必降低农村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近年来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出现了“老弱病残”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老教师由于知识结构落后及年龄偏大不能承担重任,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无法胜任,因而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由于农村师资流动,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中学教师平均每班只达到了2.7人,村小教师原则上都是一人一班。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尤其是中学,有63.8%的教师周课时都在14—20节之间。而农村小学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每班学生都超过了60人,少数学校超过了80人。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出现滑坡。

三、农村教师的流失进一步扩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距离

农村中、小学师资向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的大量流动,导致农村教育资源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农村中、小学流失的师资绝大部分都是各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把关教师,这些教师的流失必定降低农村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个别学校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导致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另外,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还导致了农村生源的流失。近年来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或相邻县区学校。从2001至2007年,我区共有500多名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的农村优秀学生跑到附近县(市、区)的省重点学校就读,导致本区优质生源流失,从而影响到本区教育与相邻县区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