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 2

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张虎忠

张虎忠(甘肃省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41600)

一、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由于中职学生正直青春发育期,刚刚经历升学压力,而且要面临就业这一人生大事,因而可能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及学生自身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许多中职生是“初中失败”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文化素质偏低,并且纪律观念差,不服约束。这些学生被称为“学困生”,在校受老师批评,在家里受家长责备,在社会上被人下眼观,久而久之,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一些学生家长,不懂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的管教过严,孩子的行为略有不乖,不是采取正面引导,而是动辄打骂,方法简单、粗暴,使其发展为胆小、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而有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迁就,只关心成绩,忽视了品质与个性的培养;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让其在职业学校“长身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使其子女的性格趋于“不健康发展”,养成了任性、傲慢、情绪不稳定、不够活泼开朗、社会适应能力差的性格特征。

2.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现代社会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充满着竞争与危机,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就业压力大,使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不少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学得好与学不好都一个样,毕业后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他们对就业前景感到忧虑,因而普遍产生了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从而整天泡在网吧里。有的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生活费几乎全部用于上网,更有甚者,通过偷抢来的钱上网。可见网络危害更加不容忽视,对学生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市场体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大都围绕着招生、就业,注重学生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素质教育相对教学质量削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致于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使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教学上大多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老方法,以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对学习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逃学、退学等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产生了逆反心理。可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健康心理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加强中职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以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主动适应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摸清学生的心理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演讲比赛等,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让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氛围,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育学生的基地,父母是孩子最贴身、最亲近的老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对学生不避虚、不护短,正面教育,积极引导,身教重于言教。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要抛弃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社会舆论要形成正确的导向,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关心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净化社会环境,让学生远离“黄、赌、毒”等不良因素,净化社会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2.加强对学生自身的修养,用亲情跟学生交朋友。要对学生打开心扉,拉近与每个学生的距离,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学生由消极变为积极,增强自信心。同时要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愿意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动向并加以引导,职校学生易冲动,有时会因一次小小的成功欣喜若狂、忘忽所以,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懒,同学之间有时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他们的情绪、情感总是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针对这一问题,就要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此时的心理状态,用案例和事实说服教育他们,使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3.进行心理辅导。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建立“班主任——团委——政教处”心理健康教育流程,发挥班主任第一线的作用,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让那些寻求帮助的学生找到心灵的答案,让他们一吐为快,得到同情安慰,得到灵魂的引导,使心理咨询能够更切实地对他们有所帮助。

总之,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成长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和自身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身心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刘电芝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方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