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乘务人员神经类型与行车安全关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机车乘务人员神经类型与行车安全关系的探讨

李卫群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18

摘要:列车行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多种技术的共同支持。在列车运行时,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是不可提前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乘务人员作为列车行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要安抚乘客的情绪,快速作出正确而有效的决定。因此,在列车行车过程中,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过硬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乘务员;心理素质;行车安全;

由于机车乘务员承担列车安全的巨大压力,处于技术复杂、条件恶劣、工作单一重复、劳动强度大的特殊工作环境,对其提出了应具有反应灵敏和知觉良好、善于集中和分配注意力、能保持情绪稳定,有优良的性格特征等特殊心理素质要求。要培养和提高机车乘务员的心理素质,应加强考核管理和心理训练。

一、机车乘务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机车乘务员是在一个环境复杂、条件恶劣、外部压力高、工作性质单一重复的条件下进行劳动的。同时,机车乘务制度改革对乘务员要求也更高。如机车乘务组由原来蒸汽机车的3人,到内燃、电力机车的2人,目前已经有很多铁路局开始实行单司机执乘。因此,铁路发展对机车乘务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素质方面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1.反应灵敏度高。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由于不同乘务员的心理素质不同,因此,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具备的处理能力也大相径庭。对于具有多年经验的资深乘务员,即使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他们也能够根据机车运行中发出的异响来判断机车故障的原因和故障位置,从而在威胁行车安全的隐患出现前及时处理掉。由此可知,机车乘务员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临危不惧,快速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保障行车安全。

2.能高度集中,合理分配注意力。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机车乘务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紧急情况的出现。由于列车运行系统的操作极其复杂,因此,乘务员需要集中注意力,保证技术操作的准确实施,及时处理威胁行车安全的因素。在运输过程中,机车乘务员不仅要进行系统的操作,还要与其他的乘务员交流、沟通。此时,需要他们合理分化注意力,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分配注意力,从而纵览全局,综合决策。

3.具有优良的性格特征机车乘务员应培养自己具备优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待集体、他人、事物和劳动上要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坚定果敢的品性、严谨认真的性格特征。

4.稳定的情绪和性格。一个人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相关事故的发生。因此,情绪的稳定性是影响个人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要想在列车运输过程中保证行车安全,稳定、平和的情绪是其必须具备的,从而为大家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行车环境。

二、乘务员工作特点

1.生活无规律铁路运输不分昼夜,所以担任列车牵引任务的司机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时间、班次(除了少量担当记名交路的客车以外),因此,日常休息、用餐时间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起居饮食很不规律。另外,机车乘务员的职业“自由度”较其他行业小,这种“自由度”对心理影响很大。

2.技术操作复杂随着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机车上,如新型监控装置、列尾装置等,在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机车乘务员的操作难度。

3.专业性和职业性较强机车乘务员是铁路特有的工种,操纵复杂和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其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通常,从机务专业学校毕业进入机务段而又从事机车乘务的,往往把乘务作为一生唯一的职业。因而,较强的职业性对机车乘务员心理影响是深刻和重大的,与汽车驾驶员有质的区别。

4.工作环境恶劣。(1)噪音,机车噪音主要有如运行中机车鸣笛声,机车柴油机、电机发出的噪音,电力机车的通风机、劈相机等发出的噪音等。据测定,内燃机车司机室稳态噪声达82~91dB,电力机车司机室稳态噪声达72~88dB,而鸣笛时的噪音可达ll0dB。表1为噪声的一般干扰情况。很显然,机车乘务员基本是在噪音干扰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工作的。

(2)振动,医学实验表明如振动加速度的峰值大于1.5m/s人就会感到疲劳。机车振动的振源有轮对与轨面、钢轨接口的相互锤击、摩擦等引发的振动;机车通过道岔、曲线的摆动以及高速运行时的蛇行运动等。机车运行中不同方向的振动加权加速度均值随速度加快而升高,东风型机车司机室的垂向振动超标率达88%。振动会导致听觉损伤、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等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产生不利影响。(3)有害气体,机车乘务员工作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柴油机排出的废烟,各种润滑油、剂散发的有害气体,过多吸人有害气体会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

表1噪声的一般干扰情况

三、进行心理素质训练

1.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在乘务员身上表现为对信息反映的速度和准确性。训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乘务员的感知能力,使机车乘务员在工作中准确地感知机车运行状态、信号显示状态和线路情况。通过训练,使乘务员形成更精确、清晰的动作表象,感知更为清晰,反应更为敏捷,对运行情况的掌握更为主动。

2.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在单一的列车运行环境中,要求机车乘务员要不中断了望,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技术操作,这对乘务员的注意品质要求极高,只有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乘务员注意的持久性,合理分配注意力,过滤无用信息,增加行车安全的保险系数。

3.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严重者还会引发行车事故。心理训练要使机车乘务员改变消极的情绪,积极调整形成良好的情绪,保持愉悦心境,使行车始终处于平静、愉快的情绪中。

四、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中的组成部分,是在以基本素质为基础的情况下,在后天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步发展而成的。心理素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内在动力,主要指人的个性、智力、情感、信心和意志品质等。综合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结果,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即使它能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被优化和改造,但是,其基本性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是否能适应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不同的性格可能适合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勤劳、朴实、认真的人可能适合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活跃、开朗的人更适合从事灵活性强的工作,创新能力强、智力水平高的人比较适合从事与科研探索有关的职业等。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对工作的影响是极大的。与其他的工作相比,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是封闭的,且其工作性质与其他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也是特殊的。由于机车乘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封闭的,工作性质也比较特殊,导致其正常生活作息是不规律的。他们的工作较为复杂,技术的专业水平高,工作环境封闭化,劳动强度大,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和过长的工作时间会让他们过度疲劳。

总之,机车机组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日益提高对于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管理者的心理素质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斌.浅析机车乘务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2017.

[2]周晓宝.浅析机车乘务人员神经类型与行车安全关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