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容错”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班主任“容错”例谈

盛文君

青岛市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青岛266109

一、好心做错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动机与结果不符合的现象,动机是良好的,结果却背道而驰。学生的众多错误中就有这样一类。前几天,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教导处通知各班去图书馆领书,我班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带领几个同学为班级领回书,但分发书籍时,同学们发现各种书要么多几本、要么少几本,把井井有条的发书工作搞得乱七八糟。全班同学怨声载道,同时也使发书的老师不快,并对我说:“你班同学能力太差,领书的人最多,却错得最多。”听到对本班学生这样的评价,我自然有些窝火。这时是不是该批评这些学生呢?当然不能,只能“容错”。因为学生的动机是好的,想为集体做点好事,错误的发生仅仅是学生的能力差了点,办事不周全。如果这时没有容错的思想,当着全班学生批评这几位同学,那么就会严重挫伤学生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其他同学以后也不敢再为班集体做事了。因此在班会总结中,我正面表扬了这几位同学能主动地为班集体做事、为同学服务的行为。事后我又找到他们,指出他们办事不周全的缺点,他们欣然接受。这样做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对规章制度的不熟悉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校规校纪,而且每一个学校的校规都有所不同,特别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常规,新生必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熟悉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容错”这条管理模式。面对众多的常规细则,新生往往记住了这条忘了那条,顾此失彼,每天的常规扣分较多,严重影响到班级的常规管理和考核等级。对此我采用了“容错”的方法,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积极地鼓励他们,同时加强对常规细则的学习,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慢慢走向正轨,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现象也减少了。如果不这样处理,那就会影响新生对集体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常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学校对学生过于苟刻、班主任对学生过于计较,严重阻碍良好集体的形成。

三、偶然性的犯错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有着情绪多变、感情冲动、行为难控等特点,因此即使一些平时纪律观念很强的学生也会偶然犯错。对这些偶然犯错的情况,应当冷静地分析。如果是那些不小心犯错,犯错后又知错,内心很惭愧的学生,教师就应“容错”,切忌不顾场合粗暴地大发雷霆。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件事: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中,各班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为了不影响运动员竞赛,学校规定不允许带跑,如果出现此种现象将取消运动员名次,并取消班级精神文明奖。而在激烈的八百米冲刺阶段,我班一拉拉队员拉着运动员的手带跑,严重违纪,班级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全班同学一片埋怨声。当我带着怒气走到学生中时,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谁也不说话。犯错的学生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面对这沉默,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大动肝火。一则犯错的学生在此时已经很不安了,在事实中已受到了教育,再批评就显得多余,并且此时发怒会影响全班的情绪;二则学生是在感情中做错事的,应给予一定的理解。于是我克制着自己不快的情绪,对在场的学生说:“没关系,还有下一次!”在场的学生都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了比赛中,犯错学生对班级的事情也更加积极主动了。

四、犟脾气的学生犯错

班上常常会有特别犟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脾气没来时很懂事理,脾气来了情绪激动,往往产生偏激行为。而这类学生犯错,也常是因这犟脾气,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让学生认为老师专门找茬。因此这类学生犯错后,不能马上处理,需克制自己的情绪、容忍学生的过错,过一段时间等犯错的学生情绪冷静下来再批评教育。我们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促使他养成了犟脾气。一次英语课上,他把脚放在前位的椅子上摇晃,使前位同学很反感。任课老师看到后,指出他的错误,并批评了他几句,他很不高兴,认为伤了面子,于是消极地对待老师的教育,趴在桌子上。当老师再次提醒他时,激起了他的犟脾气,与老师顶撞起来,严重地扰乱了课堂纪律。当我得知这件事后,虽十分生气但还是很快冷静下来。连续四天我对这位学生不问不理,似乎没发生这件事。四天中这位学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事重重,同时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了反复思索,终于在第五天的早晨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错误。这件事的冷处理实际上就是老师的“容错”、学生的反思阶段,这样既避免了师生发生冲突,又留给了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既体现了老师的大度,也保护了违纪学生的自尊心。

五、后进生犯错

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或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显得悲观、苦闷、忧郁等,不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纪律涣散,自控能力差,给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这类学生犯错,也应具备容错思想。特别是后进生在向良好方面转变过程中,对一些情节较轻的错误应该容忍,老师不能急于求成,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当然,在容错过程中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让学生从言谈举止中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他自己去思索。如果老师在这个阶段不容错,只要后进生犯错就批评,也不讲方式方法,那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犯错初始的内疚不安变为与老师的对抗,处处与老师作对,成为老师“头痛”的学生。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与别班一些后进生来往,经常外出打台球、上网、寻畔滋事、打架斗殴。我跟他谈过多次,而且每次都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批评讲究分寸,使他感受到了老师苦口婆心的良苦用心,他向我保证以后尽量不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