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德育理论灌输法比较及其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中美高校德育理论灌输法比较及其启示

赵春燕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理论灌输法是中美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从实践层面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德育中理论灌输法的异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具体说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注重全面渗透,而非强制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加强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

关键词:中美高校;理论灌输法;比较;启示

德育方法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完成德育任务、达到德育目的的必要手段。其中理论灌输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灌输法也叫理论学习法或理论教育法,它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法。[1]尤其是在新时代下,理论灌输法对于追求个性、思想活跃的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比较中美高校德育理论灌输法的异同,借鉴有益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是培养德育的重要场所,而德育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毛泽东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2]这里的方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可见,在德育过程中,德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高校德育方法中,理论灌输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国高校理论灌输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理论讲授,即教育者用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中国各高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和教材,实施统一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如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高校老师通过讲解课程知识,传授德育理论。

理论学习,即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中国高校都设有图书馆,馆内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有关德育方面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同时,高校也会利用演讲、辩论等活动来传播德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宣传教育,即运用大众传媒来传播德育理论和先进思想。学生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之辨别能力欠缺,他们很容易被误导。因此,中国高校利用广播,多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等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理论培训,即通过办培训班来学习理论知识。中国高校在某段时间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主题来展开培训,特别是对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在美国高校德育中也会应用理论灌输法,在这里,理论灌输法是指思想、道德及政治等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靠外部力量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启发诱导。[3]一般来说,在美国高校理论灌输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第一,课堂教育。美国高校的德育课程大多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先自由讨论,发表看法,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讲解疑难问题,从而向学生传授和灌输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美国高校会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政治与社会制度、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等课程。除此之外,美国高校还开设了宪法和公民权利、文学等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课程。这些课程也渗透着德育的内容,学生和老师在课程上的交流和探讨,使学生加深了对美国国情和政治制度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第二,开展宗教活动。在美国高校的德育中,宗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美国高校会组织学生讨论《圣经》和其他宗教原文;在一些美国高校还设有教士和牧师办公室,随时接待来访的学生,甚至一些高校还会举办课前祈祷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向学生灌输对资产阶级有利的宗教思想,提高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第三,宣传教育。美国高校会利用大众传媒向学生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比如,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和互联网向学生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以及美国的文化传统,这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采用隐性教育,即采用间接灌输和渗透的方式。一方面,美国高校重视校园人文建设,如学校的校训、用历史人物命名的教学楼、学校宣传栏上的标语或口号,新生入学时,学校会安排专门的人向学生讲授其历史渊源。另一方面,学校会组织学生定期去参观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等场所。学校通过这种形式向学生渗透和渲染美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中的理论灌输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新时代下,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德育中理论灌输法的异同,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在我国高校的德育课堂上大多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我国高校在课堂上应该引入讨论法,师生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同某种思想或观点。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注重全面渗透,而非强制灌输。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理论灌输法注重在德育课程中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在其他学科中很少有德育内容,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在其他各科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无意识地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且,我国高校也应该注重通过校园建筑,宣传栏等来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受德育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理论灌输法注重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党的方针、政策,忽视了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讲授。学生缺乏对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学习,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美国高校无论在课堂教育还是宗教活动、宣传教育中都注重向学生讲解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我国高校也应该加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讲解和宣传,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加强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我国高校侧重于知识的讲授,传授既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使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感到迷茫,在遇到一些道德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要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做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应对自如,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我国高校有着统一的教材和课时标准,从整体上看,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德育管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各地区之间因经济及历史传统等因素使德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不能对各个高校提出统一的德育要求,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教材和课时标准。

总之,通过中美两国高校德育中理论灌输法的分析和比较,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借鉴美国高校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理论灌输法,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