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探究

任亚新

(固安县第二中学河北固安065500)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巧妙导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人,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种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比如,我每次上历史课时,都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开头,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当我们学习近代史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内容时,我用法国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侵华罪行的评价故事作为开头,两个强盗到中国偷果实,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同学们就此认真思索着:“法兰西”、“英吉利”两个强盗来中国偷什么果实?从而犯下什么罪行?教师接着说,好!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内容。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来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听课的热情和专注便由然而生。

2.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平时我们有不少人爱看侦探小说和电视连续剧,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作品总是设有悬念,使读者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吸引着读者把小说和电视剧看完。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佩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八国联军”是指哪八个国家的军队?统帅是谁?他们在中国犯下了什么罪行?这样学生强烈求知欲使他们急于了解上述问题,对本课学习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不但可以在开课时给学生设置悬念,也可以经常在这节课就为下节课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兴趣,每次讲完课后,都先让学生知道下节课中有哪些“新奇”的东西。如明天准备上《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课时,教师就说,等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课文。你们认识左宗棠吗?见过其图像吗?左宗棠又是怎样收复新疆的?这样设置悬念,可以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悬念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可引发学习的兴趣。

3.发掘魅力,引起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深刻动力。

记得在念高中时,一次教师给我们准备上等差数列课时,教师问,同学们大家计算一下,1+2+3+……+100等于多少?我和同学们都聚精会神计算着,好长时间都没有算出答案,最后教师说,1+2+3+……+100=5050,这个答案是一个等数列之和。是美国数学家高斯在读高中时发现的,其计算公式为。讲到高斯发现公式的时间短,仅仅在课堂里教师提问时就发现了。我和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注意力也高度集中。

教师上历史课时,也可以深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词语和成语故事,也可以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故,师生互动。如,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卧薪尝胆、草木皆兵、“鸿门宴”、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师生讲得生动逼真娓娓动听,使历史课颇有吸引力。实践证明,教学中用知识激发学生,就会使学生学有兴趣,乐学不厌。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深刻钻研、仔细揣度、多方研讨、挖掘魅力。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4.开展竞赛,迸发兴趣

球迷,网络迷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就是高度兴趣的意思。在历史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迸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举行阅读提问抢答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限时把相关内容阅读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学生人人都在动脑思考,准备把自己满意的答案回答出来。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回答,展示自己的能力,成功的同学其喜悦之情就会溢于言表,而失利的同学回到座位上就更会默默地继续思索。从竞争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维状况,参与的积极性及兴趣程度。

因此,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适机诱导,激发兴趣

适机诱导,讲的是随机应变。教育是非常复杂的,备课时没想到的情况上课经常会发生,这就看教师有没有教育机智,能否灵活机动地、巧妙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引导好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学生对历史朝代机械的记忆时,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佳。此时教师适机诱导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数字长达11个,如果不想办法记忆一下子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把这串号码分成我们喜欢且带有韵味的数字节来记忆,电话号码很快就记下了。同学们受此诱导的启示,就把历史朝代分为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几段来记忆,历史朝代很快就被记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对历史课的学习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了。

6.以情激情,唤发兴趣

动情是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这种方法是教育学生时必不可少的。对学生“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又是一种催化。比如,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上《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愉快的心情,畅快豪迈的语言来描述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情景,当讲述上甘岭战役时,教师用悲痛沉重的心情,动人的神态来表述战斗英雄黄继光事迹,为掩护战友前进和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他忍着伤痛,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了表达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安全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和美国侵略者的生死搏斗,教师插叙电影《英雄儿女》,讲述战斗英雄王成,在一次战役中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为了坚守阵地向战友发出向“我”开炮的铿锵之声的片段。教师把课堂环境和战场情景融合起来,生情交融被教师演绎得淋漓尽致,英雄的言行和事迹强烈地感染着学生。这样教学才不会枯燥,而且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学习兴趣便被唤发出来。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发掘,就能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3-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