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梁建英

梁建英河北省邯郸市第24中学056002

摘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初中学生创造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多媒体教学探索问题

优化初中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优化更新。我们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就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中,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变成具体而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际运用,得到锻炼,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更为高效。因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有助于促进批评性的探究和自我指导的学习,能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教学实践,我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满腔热情,才会集中注意,才会积极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本身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走进问题,产生兴趣,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动力和保证。例如:在讲到“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将定理的引入作如下改编:“小明绕一个三角形花坛的外围走一圈(如图),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都转了一个角度(∠1、∠2、∠3),那么回到原来位置时,一共转了几度呢?你想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吗?”……这个问题来自于生活,一提出后,学生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对此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激发动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果教师把信息引入课堂,可突破教学难点,消除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畏难情绪。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数学《圆》中有关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时,是这样设计的:先用多媒体展示快速转动雨伞时飞出的水珠,砂轮打磨时飞出火星的情境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画图思考,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学生总结,教师归纳得出,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然后讲解教科书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切线的判定,教师强调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当要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的一点,则作出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明确,则应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最后引导启发学生用反证法推理得出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教学中的情境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画图、探索、发现、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的教学新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探索发现的能力。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整个运动过程中,由角度引起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会用运动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尊重学生的探究成果

问题情境的提出必须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如,在“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这个难点的探索结果就不尽相同,学生认为“离原点近的数比离原点远的数大”“-2℃比-8℃热,所以-2>-8”“从同一高度上下降2米比下降8米所处的位置要高,所以-2>-8”“比如欠钱,欠2元的总比欠8元的好,所以-2>-8”“‘数’小的比‘数’大的大,所以-2>-8”等等。而应用“数轴上两个数比较大小,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所以-2>-8”的学生全班54人中只有两个。虽然同学们所表达的理由存在着不严谨,不科学等问题,但是凭借他们自己的理由,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师可以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比较规律,由学生选择性地接受,或者干脆不讲,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去发现。

总之,无论怎样优化都不能偏离中心——数学教学。要上好每节课并不是容易的事,一要靠我们钻研教材,二要靠我们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