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制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以动制静

刘瑶(

——谈技工院校沟通课程的课堂管理

刘瑶(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229)

摘要: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尤其是技工院校的教师,面对技校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当竭尽全力设计好课堂、管理好课堂,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平静”的教学过程,“以动制静”,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动感”十足。

关键词:以动制静沟通课堂管理

一直以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沟通课程。要真正实现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以动制静”,克服目前传统课堂过于死板的局面,让课堂“动”起来,让气氛“活”起来。

一、“以动制静”,活用教材

笔者在对教材进行研究之后,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融入了自己的想法,采用独特的处理方式,让教材内容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让学生将一些沟通方面的案例分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并且能够切身体会角色的思想和感情,而这种真实的参与让学生印象深刻,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二、“以动制静”,组织竞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笔者在讲沟通课程时,课堂活动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即先成立团队,然后各团队分别完成课堂上的任务。例如在讲“有效说服”一节时,布置任务——推销洗衣机,让各学习团队展开竞争。获胜团队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一是在最短时间内制订出推销方案;二是进行精彩的推销演说;三是推销方案最有效。学生对此类竞赛乐此不疲,往往任务刚布置,大家就迫不及待着手讨论,有分工合作,有争论不休,有凝神思索,有反复斟酌……事实上,任务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间的沟通过程,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后续的成果展示环节,更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体现。

三、“以动制静”,师生互“动”

笔者所提的师生互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师生语言上的互动,二是情感上的相互感动。

1.语言互动。语言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方式。语言互动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在单向传播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对班级进行显性控制,教师宁愿让全班学生保持沉默,因为无交流的课堂更容易控制把握。在这种课堂情境中,教师充当“演讲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沉默的羔羊”。沟通课堂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与学生共同去探索知识的世界。

2.情绪感动。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许多功能,它们在教学中发挥着一系列积极作用。在沟通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不仅是言语的知识信息表达、倾听、领会、理解的过程,更是交往者彼此受言语负载的情绪、情感的熏染、感化的过程,交往者的精神世界在对话和理解中接受了洗礼和启迪。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的言语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无数信息;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表情和情绪中评价学生对新知识和新问题的理解、感受和接受程度,从而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和内容。

四、“以动制静”,动态评价

在沟通课的评价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外在评价,同时也推崇一种促进性的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自我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它反映的是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帮助,这种评价方法尤其适合自信心缺乏的技校学生。

总之,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中,“以动制静”,用动感十足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用师生互动来引发学生的理解和共鸣,用动态评价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动制静”的课堂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静”有所思、“动”有所获,真正体验课堂参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朱永新写在新教育的边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