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小学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李学云

李学云(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双树小学云南澄江652500)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6-0096-01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它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因此,改进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培养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力

无论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都是一事无成。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又发其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觉得,其实数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由此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因此,有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另外,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些恰当的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使其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鼓励他们产生攻克数学难关的决心,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适时创设情境,教给学习方法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从“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2、由“议”引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予“思”以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总结得失,自然就会有心得收获。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习斗志

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目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与否。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教学中,对这样的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激发创新欲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以上只是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